响应面法优化“金花”菌培养基配方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周国庆

作者: 周国庆;谭玉梅;王亚萍;黄永会;任锡毅;刘永翔;刘作易

作者机构: 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贵州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贵州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贵州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贵州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贵州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贵州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关键词: 茯砖茶;金花菌;冠突曲霉;响应面法;发酵剂

期刊名称: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ISSN: 1008-0457

年卷期: 2018 年 02 期

页码: 27-32

摘要: 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对冠突曲霉液体培养基进行优化,以子囊孢子浓度为响应值。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最佳含水量、氯化钠浓度、接种量分别是10 ml、5%、240μl。使用Design expert 8中的Box-Behnken design(BBD)进行试验设计,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出液体培养基最佳配方是在10 g麸皮的基础上,添加Na Cl 6.13%(0.613 g),9.79 m L无菌水,接种246.48μl浓度为108个/ml"金花"菌孢子悬液,28℃条件下,培养7 d,发酵物浸泡过滤处理得孢子含量达3.51×10~7个/m L。优化后仅用简单、经济的麸皮培养基就能快速培养得到高浓度的金花菌孢子,这些孢子按需求洗脱稀释后即可用于人工接种,这促进了金花菌人工接种发花的普及,同时为培养基的优化提供了参考。

分类号: TQ920.6`TS272.54

  • 相关文献

[1]白茶中金花菌的分离与鉴定. 吴凤,邓有展,秦玉燕,蒋越华,张莉娟,罗义灿,李冬桂. 2021

[2]六堡茶中金花菌的分离与鉴定. 邓旭铭,张灵枝,张均伟,马士成,邱瑞瑾. 2017

[3]"金花"菌的鉴定及接种发酵六堡茶的品质变化. 吴新惠,杜金杰,刘晓纯,廖楷滨,覃玉娜,张瑜容,张灵枝,龙志荣,邱瑞瑾. 2023

[4]茯砖茶“金花菌”vcx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任秀秀,谭玉梅,任春光,王玉臣,刘永翔,刘作易. 2017

[5]转录因子ACZ影响冠突曲霉色素及产孢数量的研究. 邵蕾,谭玉梅,任春光,王亚萍,王玉臣,刘作易. 2019

[6]冠突曲霉钙调素cam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任秀秀,余芳,谭玉梅,任春光,刘永翔,王玉臣,刘作易. 2017

[7]ppgA基因在冠突曲霉有性产孢中的功能分析. 桂小霞,谭玉梅,王亚萍,邵蕾,刘永翔,任锡毅,黄永会,任秀秀,刘作易. 2021

[8]冠突曲霉preA基因的功能分析. 向婷,于凤明,杨正军,谭玉梅,刘作易,葛永怡. 2020

[9]贵州茯茶散茶发花条件优化及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张舟琼,曹霞,任锡毅,黄永会,刘永翔,谭玉梅. 2023

[10]贵州地区茯砖茶“金花菌”的分离和分子鉴定. 谭玉梅,王亚萍,葛永怡,任秀秀,王玉臣. 2017

[11]冠突曲霉Ac-nsdD基因鉴定分析及抗盐胁迫功能分析. 余春芳,曹广鑫,张亭笛,吴炅臻,杨靖,谭玉梅,刘永翔,刘作易,位秀丽. 2022

[12]冠突曲霉产孢相关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 王亚萍,谭玉梅,刘永翔,刘作易. 2017

[13]利用抑制性差减杂交技术鉴定谢瓦氏曲霉间型变种产孢相关的基因. 谭玉梅,王海,刘永翔,刘作易. 2013

[14]湖南黑茶花色品种的发生与发展史略. 郭则之,谭振初. 2007

[15]茯砖茶金花发酵剂的制备工艺优化. 曹霞,刘永翔,黄永会,任锡毅,邹晓,谭玉梅. 2021

[16]茯砖茶中冠突散囊菌的代谢产物研究 Ⅰ冠突散囊菌的液体培养. 郑红发,粟本文,黄亚辉. 2010

[17]茯砖茶对NAFLD大鼠肠道黏膜屏障及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左高隆,陈美艳,林勇,林海燕,刘仲华,吴文亮. 2019

[18]茯砖茶生产过程中“金花”菌的检测. 朱李丽,谭玉梅,葛永怡,王玉臣,刘永翔. 2016

[19]冠突散囊菌在不同茶类及几种植物材料上“发花”的研究. 刘素纯,刘杏益,黄建安,周琳. 2010

[20]γ辐照对茯砖茶品质的影响研究. 陈静萍,李文革,彭玲,胡蝶,王克勤.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