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旱稻属间杂交获得矮秆新种质的矮生性状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慧敏

作者: 李慧敏;赵凤梧;李爱国;彭海城;杨建忠;李明哲;郝永波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高梁;旱稻;属间杂交;株高;矮生性状;茎节数目

期刊名称: 核农学报

ISSN: 1000-8551

年卷期: 2009 年 23 卷 01 期

页码: 33-3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高粱基因型沈农133(Sorghum bicolor)为母本,旱稻基因型旱65(Oryza sativa)为父本,进行了9代属间杂交、回交及自交后代选择,获得了5个株高达82.7~143.5cm的矮生新种质,暂定名为矮101、矮102、矮103、矮104及矮105。新种质株高同母本(163.1cm)相比降低了80.4~19.6cm,降低范围为49.29%~12.02%。株高降低的主要原因是植株茎秆节间数目发生变化,新种质茎秆节间数为8~13节,较母本的17节减少4~9节,降低范围为23.53%~52.94%。猜测与一种新的矮秆基因———茎秆节间数目减少基因有关,该基因参与植株发育过程并控制植株高度。

分类号: S514`S511.6

  • 相关文献

[1]旱稻、高粱属间杂交紫色性状遗传分析. 李慧敏,李道亨,赵凤梧,刘冬成,张爱民. 2006

[2]旱稻、稗草、高粱属间杂交F_2糯质胚乳现象及分析. 李慧敏,赵凤梧,刘冬成,张爱民. 2005

[3]高梁与旱稻属间杂交部分遗传物质导入的F3及BC1表型鉴定. 赵风悟,李慧敏,宋聪敏,刘冬成,张爱民. 2006

[4]高粱与旱稻属间杂交部分遗传物质导入的F_3及BC_1表型鉴定. 赵风悟,李慧敏,宋聪敏,刘冬成,张爱民. 2006

[5]水稻矮生性状的内源脱落酸和乙烯调节. 汤日圣,吴光南,张远海,张金渝,高宁. 1991

[6]矮生西瓜的研究与利用. 马国斌,陈海荣,谢关兴,张辉. 2004

[7]与桃树性高/矮性状相关的SRAP标记. 张妤艳,俞明亮,马瑞娟,蔡志翔,沈志军,许建兰. 2011

[8]南瓜种质资源创新研究初报. 黄河勋,林毓娥,梁肇均,于远,李植良,曹健. 2008

[9]通过组织培养获得萝卜与大白菜的属间杂种. 赵德培. 1983

[10]“华农早”龙眼ד紫娘喜”荔枝F1代果实可溶性糖主要组分的遗传分析. 王佳卉,刘丽琴,朱利飞,王一承,胡桂兵,石胜友. 2024

[11]普通小麦与沙生冰草属间杂种的产生及细胞遗传学研究. 李立会,董玉琛. 1990

[12]蝴蝶兰与火焰兰属间杂交新品种‘云彩’. 陈和明,肖文芳,李佐,杨松敏,彭东辉,朱根发,吕复兵. 2024

[13]辐照花粉促进普通小麦与窄颖赖草属间杂交的研究. 李桂英,王琳清,施巾帼. 1999

[14]赖草属的优良基因导入小麦的研究进展. 葛荣朝,赵茂林,李国亮. 2001

[15]萝卜与芜菁异源三倍体杂种的获得及鉴定. 娄丽娜,刘哲,许园园,苏小俊. 2017

[16]蝴蝶兰属间杂交育种研究进展. 陈和明,吕复兵,李佐,肖文芳. 2022

[17]黑麦草与羊茅属间杂种研究进展. 温常龙,赵冰,杜建材,山田敏彦,郭仰东. 2010

[18]鲷科鱼类属间远缘杂交的发育和生长. 区又君,李加儿,周宏团. 2000

[19]小麦与无融合生殖披碱草(Elymus rectisetus)属间杂种F_1的形态学和细胞遗传学研究. 高建伟,孙其信,孙振山. 2000

[20]苹果×梨属间杂交新品种‘甘金’的选育. 张修仁,张居里,张世明. 199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