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茅粱1号高产优化栽培技术探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周开芳
作者: 周开芳;左明玉;郑明强;张明生;任明见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茅粱1号;密度;种植方式;产量
期刊名称: 种子
ISSN: 1001-4705
年卷期: 2013 年 11 期
页码: 106-10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酒用高梁品种茅粱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和种植方式对其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茅粱1号有效穗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增多,穗实粒数和结实率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减少,千粒重随种植密度加大有减小趋势,但变化不大。8 000株/667 m2的种植密度、单株种植方式是适于茅粱1号高产的合理群体结构,其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均较高。
分类号: S514
- 相关文献
[1]不同种植方式与密度对马铃薯新品种黔芋1号的影响. 李标,彭慧元,李飞. 2012
[2]种植方式和密度对旱地粮用豇豆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张冬梅,刘恩科,张伟,姜春霞,王晓娟,刘化涛,闫六英. 2018
[3]幼龄胶林下种植密度和方式对菠萝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赵维峰,杨文秀,张艳芳,刘胜辉. 2019
[4]种植方式和密度对丹参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韩守萍,倪大鹏,朱京斌,朱彦威,单成钢,王志芬. 2009
[5]种植方式对马铃薯生长及根区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张慧菊,田敏,杨明愈,刘海怡,林原,柳蓉,秦玉芝,熊兴耀,胡新喜. 2024
[6]种植方式与密度对旱作大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陈光荣,高世铭,张国宏,王立明. 2010
[7]黑龙江省中南部地区不同平作模式对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张宇. 2019
[8]不同种植方式与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陈喜昌,李波,张宇,张立国. 2011
[9]种植方式和密度对高粱群体结构和产量的影响. 肖继兵,刘志,孔凡信,辛宗绪,吴宏生. 2018
[10]种植方式和密度对高粱群体结构和产量的影响. 肖继兵,刘志,孔凡信,辛宗绪,吴宏生. 2018
[11]不同密度和种植方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温日宇,郭耀东,刘建霞,姜庆国. 2011
[12]密度与种植方式对夏玉米冠层结构及产量的影响. 王春云,耿安红,郭树庆. 2013
[13]不同平作种植模式对玉米叶部性状和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张宇. 2019
[14]高密度条件下种植方式对夏玉米冠层结构参数的影响. 卫丽,邵扬,常晓,王和洲,齐爽,王同朝. 2012
[15]种植方式和密度对旱地土壤环境和甘蓝产量的影响. 张冬梅,刘恩科,李海金,陈琼,韩彦龙,池宝亮. 2010
[16]春玉米不同品种及种植方式对植株生长的影响. 刘建,周根友,徐少安. 2002
[17]春玉米不同种植方式抗旱增产效益分析. 郑伟,霍剑锋,孟繁盛,慈艳华,张丽妍,边丽梅,董喆. 2014
[18]不同栽培方式对黔油28号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杨斌,饶勇,肖华贵,李超. 2012
[19]全膜覆土穴播及配方施肥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宋雄儒,李旭东. 2014
[20]不同种植方式和密度对冀张薯8号产量的影响. 李标,雷尊国,李飞.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酒用糯高粱萌发期抗旱性鉴定及评价
作者:王睿;李魁印;董俐利;张燕;周光怡;曾桂萍;陈松树;何方;徐如宏;任明见
关键词:糯高粱;萌发期;抗旱性;抗旱指标;综合评价
-
小麦TaMICU1-6A基因的克隆、生物信息学及表达分析
作者:李欣;李鲁华;任明见;安畅;洪鼎立;赵鹏鹏;徐如宏
关键词:小麦;TaMICU1基因;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基因表达
-
钩藤UrLAMT基因及其启动子的克隆与分析
作者:李永权;刘淼;上官黎阳;王晓红;胡涛;唐柳;张明生
关键词:钩藤;马钱苷酸甲基转移酶;基因克隆;启动子克隆;酵母单杂交
-
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对糯高粱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作者:王睿;马前;李魁印;章洁琼;周光怡;任明见
关键词:糯高粱;苗期;干旱胁迫;生理特性;抗旱性评价
-
高粱重要性状分子基础研究进展与展望
作者:李魁印;周光怡;丁延庆;徐建霞;曹宁;任明见;张立异
关键词:高粱;农艺性状;适应性性状;分子育种;基因
-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路径探讨
作者:黄健;蓝丽燕;陈丽妮;来鸣霞;张明生
关键词:农业;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传统产业提升,路径探讨
-
茅粱糯2号轻简化栽培技术
作者:李魁印;胡欣平;常向彩;丁延庆;任明见
关键词:茅粱糯2号;轻简化栽培;高粱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