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玉米小斑病菌的致病型及其群体结构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甘林
作者: 甘林;代玉立;阮宏椿;石妞妞;杜宜新;陈福如;杨秀娟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玉米小斑病菌;病斑型;致病力分化;群体结构
期刊名称: 中国农学通报
ISSN: 1000-6850
年卷期: 2018 年 07 期
页码: 147-151
摘要: 为了解福建省玉米小斑病菌的致病型及其群体结构,采用病斑长度测量法研究了2014—2015年采自福建省7个地区的247个菌株侵染不同细胞质玉米品种‘C103T’、‘C103C’、‘C103S’和‘C103’后叶片的病斑型。结果表明,所有供试菌株均可引起4个玉米品种发病,其病斑长度平均值介于1.15~5.40 mm、1.06~4.70 mm、1.09~4.84 mm和1.15~5.21 mm之间。根据病斑长度将病斑分为Ⅰ和Ⅱ型,其菌株出现频率分别为80.26%和19.74%。依据各菌株依次在4个不同品种玉米上的病斑型,供试菌株群体被划分出15个致病型,其中致病型CHP15(病斑反应型Ⅰ-Ⅰ-Ⅰ-Ⅰ)为优势型,致病型CHP11(病斑反应型Ⅲ-Ⅰ-Ⅰ)为亚优势型,优势型和亚优势型分别占供试总菌株数的57.49%和9.72%。不同地区菌株之间的致病型组成及其出现频率存在多样性。此外,其中的235个O小种菌株也出现了14个致病型,菌株间的致病力存在明显的分化。
分类号: S435.131.4
- 相关文献
[1]福建省玉米小斑病菌致病力的分化. 代玉立,甘林,滕振勇,石妞妞,阮宏椿,杜宜新,廖蕾,陈福如,杨秀娟. 2018
[2]河北省玉米小斑病菌优势生理小种鉴定及ITS序列分析. 李聪聪,王亚娇,栗秋生,纪莉景,王连生,孔令晓. 2020
[3]玉米C群不同亚群雄性不育细胞质对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侵染的反应. 刘克明,苏海,崔洋,马春红,陈伟程,李大良. 1991
[4]玉米新品种吉单50产量构成指标与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臧薪宇,任禾,李强,高红军,彭畅,朱平. 2012
[5]玉米群体结构对年际间气象因子变化的反应. 李海燕,史振声,李凤海,吴玉群,杨翠翠,王志斌,王宏伟,吕香玲,朱敏. 2013
[6]栽培方式对玉米群体结构的调控效应. 齐华,梁熠,赵明,王敬亚,吴亚男,刘明. 2010
[7]基于SNP芯片揭示中国玉米育种种质的遗传多样性与群体遗传结构. 赵久然,李春辉,宋伟,王元东,张如养,王继东,王凤格,田红丽,王蕊. 2018
[8]种植密度与田间配置对玉米群体结构的影响. 王明泉. 2014
[9]基于40个核心SSR标记揭示的820份中国玉米重要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与群体结构. 刘志斋,吴迅,刘海利,李永祥,李清超,王凤格,石云素,宋燕春,宋伟彬,赵久然,赖锦盛,黎裕,王天宇. 2012
[10]北疆麦田非传统套种新玉9号高产群体结构研究. 付斌军,郭斌,赵新俊. 2008
[11]不同玉米品种间、混种植栽培的技术探讨. 史振声,张喜华,李凤海,王志斌,王宏伟. 2006
[12]密植型玉米“中单909”高产群体结构特征. 刘荣,张卫建,齐华,宋振伟,贾倩. 2013
[13]紧凑型玉新杂交种群体结构特点和变化动态. 王庆成,刘开昌. 1998
[14]密度对不同株型玉米群体结构的调控效应. 郭江,郭新宇,郭程瑾,张凤路,赵春江,肖凯. 2008
[15]中国黄淮海地区玉米杂种优势候选位点的鉴定. 周玲,梁帅强,吕远大,张体付,戴惠学. 2017
[16]基于DUS测试性状的黄淮海地区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及群体结构分析. 豆丹丹,孙建军,郭玉玺,王德新,郭新海,丁超明. 2023
[17]玉米二态性InDel位点的鉴定和分子标记开发. 周玲,梁帅强,林峰,吕远大. 2016
[18]淮北地区小麦玉玉产量15000kg/ha栽培体系研究报告. 汪芝寿,曹承富. 1996
[19]169份不同遗传背景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邹成林,黄开健,黄爱花,莫润秀,翟瑞宁,杨萌,韦新兴. 2025
[20]低浓度玉米小斑病菌T毒素对玉米叶片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的诱导研究. 马春红,李运朝,董文琦,翟彩霞,范尉尉,柳斌辉,王立安,任会芳.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广西市售辣椒重金属特征分布与健康风险评估
作者:时鹏涛;张莉娟;吴静娜;蓝唯;邓有展;罗景文;杨秀娟
关键词:辣椒;重金属;污染指数;污染评价;风险评估
-
香蕉枯萎病高效拮抗土著细菌的筛选及其防效
作者:甘林;代玉立;刘晓菲;兰成忠;杨秀娟
关键词:香蕉枯萎病;解淀粉芽孢杆菌;贝莱斯芽孢杆菌;抑菌活性;防治效果
-
抑霉唑、咪鲜胺及其代谢物在荔枝贮藏保鲜中的残留动态及安全评价
作者:吴静娜;韦璐阳;邓有展;时鹏涛;李今朝;杨秀娟
关键词:抑霉唑;咪鲜胺;咪唑乙醇;2,4,6-三氯苯酚;残留动态;膳食风险;荔枝
-
不同鲜食玉米品种鞘腐病抗病性及生防菌剂防病效果研究
作者:阮妙鸿;郑秀琴;甘林;黄伟群;代玉立;兰成忠;杨秀娟
关键词:鲜食玉米;鞘腐病;抗性测定;生态位;生防菌剂;生物防治
-
福建省水稻稻瘟病菌对丁香菌酯的敏感性分析
作者:黄艳琴;贾孟;徐婷;兰成忠;陈巧红;陈文乐;阮宏椿
关键词:水稻稻瘟病菌;杀菌剂;丁香菌酯;敏感基线;抗性风险
-
福建省大豆胶孢炭疽病菌对吡唑醚菌酯的抗性风险分析
作者:阮宏椿;黄艳琴;陈巧红;陈文乐;兰成忠
关键词:大豆胶孢炭疽菌;吡唑醚菌酯;敏感基线;抗性风险;交互抗性
-
复合生防菌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效及其促生作用
作者:甘林;代玉立;兰成忠;刘晓菲;杨秀娟
关键词:香蕉枯萎病;复合生防菌;防治效果;促生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