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双向导入系和重组自交系解析水稻加工品质的遗传基础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周海平

作者: 周海平;周慧;马国华;王成豹;张永鑫;徐秀如;邱先进;徐建龙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双向导入系;重组自交系;加工品质;数量性状位点;互作效应

期刊名称: 核农学报

ISSN: 1000-8551

年卷期: 2022 年 36 卷 008 期

页码: 1497-150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水稻加工品质直接影响水稻的商品价值.为解析水稻加工品质的遗传基础,以粳稻秀水09和籼稻IR2061构建的2套双向导入系和1套重组自交系为材料,在温州和三亚环境下考察了稻米加工品质,并进行了加工品质性状的数量性状位点(QTL)定位.本研究构建了一张包含145个简单重复序列(SSR)分子标记的遗传连锁图,该连锁图总长1567.8 cM,秀水09和IR2061背景导入系的平均背景回复率分别为90.15%和85.82%.双亲的糙米率和精米率无显著差异,秀水09整精米率显著高于IR2061.3套群体的加工品质均表现为连续分布,且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3个性状间彼此均呈显著正相关.在两个环境下共定位到影响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的29个主效QTL和20对上位性QTL,其中6个QTL在其中的两套群体中被重复定位到,2个QTL在两个环境下稳定表达,10个QTL与环境互作,说明遗传背景和环境显著影响加工品质QTL的表达.此外,在第7号染色体RM432~RM11区间、第8号染色体RM80~RM458区间和第9号染色体RM257~RM278区间均同时定位到影响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的QTL,秀水09等位基因在这些QTL处均提高加工品质.研究结果可为分子改良水稻加工品质提供重要基因资源的参考依据.

分类号: S511

  • 相关文献

[1]利用双向导入系解析再生稻蒸煮食味品质的遗传基础. 胡慧,高若愚,何丽萍,田雨,李志新,徐俊英,杨隆维,邱先进,刘章勇,徐建龙. 2023

[2]利用双向导入系定位再生稻外观品质的QTL. 胡慧,高若愚,李志新,徐俊英,杨隆维,田雨,邱先进,徐建龙. 2023

[3]稻米营养品质性状的QTL及其与食味品质的关系研究. 吴长明,孙传清,陈亮,李自超,王象坤. 2002

[4]基于高密度遗传图谱的水稻糙米率QTL定位分析. 叶生鑫,刘颖,彭强,张大双,吴健强. 2016

[5]应用RFLP图谱定位分析稻米粒形的QTL. 吴长明,孙传清,陈亮,李自超,王象坤. 2002

[6]水稻重要农艺性状的两年QTL剖析. 郭龙彪,罗利军,邢永忠,徐才国,梅捍卫,王一平,钟代彬,钱前,应存山,石春海. 2003

[7]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小麦籽粒灌浆速率及千粒重QTL分析. 张秀英,伍玲,王瑞,海林,闫长生,游光霞,肖世和. 2008

[8]栽培种花生出仁率QTL定位分析. 张胜忠,胡晓辉,杨珍,徐胜,郭进涛,侯刚,张智猛,苗华荣,陈静. 2020

[9]多个环境下小麦千粒重QTL定位的稳定性分析. 王瑞霞[1,张秀英,吴科,钱兆国,闫长生. 2012

[10]水稻直链淀粉含量与籼粳分化度的QTL及其相互关系研究. 吴长明,孙传清,陈亮,李自超,王象坤. 2000

[11]稻米食味品质性状的QTL分析. 吴长明,孙传清,王象坤,李自超,付秀林,张强. 2003

[12]栽培种花生含油量QTL定位与上位性互作分析. 张胜忠,胡晓辉,苗华荣,杨伟强,崔凤高,邱俊兰,陈四龙,张建成,陈静. 2021

[13]基于高密度遗传图谱的水稻糙米籽粒大小QTL定位. 彭强,徐海峰,宫彦龙,吴娴,吴朝昕,吴健强,朱速松. 2023

[14]基于水稻RIL群体的加工品质性状QTL分析. 陈丽,马静,朱志明,刘炜,孙建昌. 2023

[15]利用双向导入系解析水稻抽穗期和株高QTL及其与环境互作表达的遗传背景效应. 王韵,程立锐,孙勇,周政,朱苓华,徐正进,徐建龙,黎志康. 2009

[16]广谱稻瘟病抗性基因Pigm和Pi2的抗谱差异及与Pi1的互作效应. 戴正元,潘存红,陈夕军,余玲,张晓祥,李育红,肖宁,龚红兵. 2013

[17]玉米宽窄行种植模式下肥密互作效应的研究. 罗洋,郑金玉,郑洪兵,赵丽娟,李伟堂,刘武仁,付蕾,吕中新. 2009

[18]鸡IGF1R、IGFBP-3基因SNP位点之间互作效应分析. 金崇富,陈长宽,杨智青,时凯,陈应江. 2015

[19]鸡IGF1、IGF2基因的遗传互作效应. 金崇富,王金玉,张跟喜,杨智青,时凯,陈长宽,陈应江. 2015

[20]氮磷配施对超高产小麦花后衰老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赵海波,林琪,刘义国,姜雯,刘建军,翟延举.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