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森林植被全口径碳汇碳中和能力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慧东

作者: 张慧东;云丽丽;颜廷武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森林;全口径碳汇;碳中和;辽宁省

期刊名称: 辽宁林业科技

ISSN: 1001-1714

年卷期: 2023 年 006 期

页码: 1-5

摘要: 辽宁省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碳排放管理对地区经济发展和双碳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该研究分析了辽宁省各地市碳排放特征、森林植被全口径碳汇能力和森林植被全口径碳汇的碳中和能力,结果表明:在碳排放结构中,工业能源和工业过程碳排放占比较大,2020年占直接碳排放总量的87%.在空间上,各地市碳排放量、人均碳排放量和单位GDP碳排放量表现出明显的不均衡,大连、鞍山、沈阳和营口 4市直接碳排放量总和约占全省直接碳排放量的一半,各地级市的人均直接碳排放量均高于沈阳;2020年辽宁省森林植被全口径固碳量1938.55万t·a-1,占辽宁省直接碳排放总量的12.82%,其中丹东、抚顺和本溪3市森林植被固碳量较高,占全省森林植被固碳量的44.94%;参照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抵销碳排放配额,沈阳市、营口市、盘锦市森林植被全口径碳汇量不能充分抵消碳排放配额,大连市、鞍山市、锦州市和辽阳市生态系统碳吸收量与碳排放配额抵销量基本平衡;丹东市森林碳汇交易潜力最大,占全省森林植被可交易固碳量的1/4.该研究结果可为辽宁省森林植被碳中和评估与森林碳汇交易提供参考.

分类号: S792.153

  • 相关文献

[1]宁夏森林植被及土壤碳密度分布特征. 程积民,金晶炜,田瑛,李伟,张义,高阳. 2016

[2]中长期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战略目标研究. 段佐亮,张永祥,周键,韩国刚,姜风兰,张辉,赵英. 1993

[3]北京山区森林叶面积指数季相变化遥感监测. 石月婵,杨贵军,冯海宽,李伟国,王仁礼. 2012

[4]五指山不同林型土壤对金钟藤幼苗生长的影响. 黄乔乔,沈奕德*,范志伟*,李晓霞,宋鑫,程汉亭,侯玉平. 2013

[5]基于Meta分析的煤矿区植被恢复对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 李健明,康雨欣,蒋福祯,宋明丹,祁凯斌,卢素锦,李正鹏. 2024

[6]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研究与展望. 肖尧. 2023

[7]辽东山区天然次生林修复技术与模式. 甄广韵. 2023

[8]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研究进展. 曹建华,李小波,赵春梅,蒋菊生,谢贵水. 2007

[9]热带、亚热带红壤区经济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综述. 叶菁,王义祥,翁伯琦. 2018

[10]子午岭主要森林类型土壤种子库研究. 王辉,任继周. 2004

[11]中国林业政策和森林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严昌荣,林而达,陈运发. 1999

[12]森林生态系统水循环研究概述. 刘珉,吴志祥. 2012

[13]贺兰山主要森林类型土壤和根系有机碳研究. 许浩,张源润,季波,何建龙,蔡进军,李娜,李生宝. 2014

[14]气候变化对我国森林生态的影响. 居辉,林而达,钟秀丽. 2000

[15]森林生态补偿体系的现状和局限. 邓燔,陈秋波,章芸. 2007

[16]落叶阔叶林冠层非光合组分对冠层FPAR的影响分析——一种分层模拟的方法. 梁守真,隋学艳,姚慧敏,王猛,侯学会,陈劲松,马万栋. 2017

[17]森林涵养水源的价值核算研究. 姜文来. 2003

[18]可吸入颗粒物和细颗粒物基本特征、监测方法及森林调控功能. 王华,鲁绍伟,李少宁,潘青华,张玉平. 2013

[19]森林释放挥发性有机物(BVOCs)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王君怡,李少宁,鲁绍伟,徐兰,赵娜. 2019

[20]美国科学家利用微生物生产“纯”甲烷. MARK SHWARTZ,周亚丽.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