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农艺性状研究山西小麦地方品种的遗传代表性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雷梦林

作者: 雷梦林;刘霞;李欣;张建华;王宇楠;黄蕊;杜慧玲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小麦;地方品种;农艺性状;核心种质;遗传多样性

期刊名称: 分子植物育种

ISSN: 1672-416X

年卷期: 2020 年 020 期

页码: 6853-687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通过田间农艺性状对小麦地方品种进行初级核心种质构建,为小麦地方品种利用研究提供代表性群体.构建方法采用遗传距离、系统聚类方法、取样比例和取样方法 4个层面相结合的方式,应用VD、MD、VR和CR对初级核心种质进行评价,经t值、符合率和主成分分析对初级核心种质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构建方法为"多次聚类优先取样法+19.27%取样比例+马氏距离+中间距离法"的策略最佳,共有79份小麦地方品种入选初级核心种质.核心种质的评价参数VD、MD、VR和CR值分别为69.57%、0、133.93%和100.00%,初级核心种质和基础样本的总遗传多样性指数t值检验差异仅为0.07,初级核心种质和基础样本的最大值、均值、多样性指数和最小值符合率均值分别为92.96%、96.25%、90.24%和92.98%,初级核心种质的主成分累计贡献率比基础样本提高了6.49%.初级核心种质构建符合构建评价标准,构建方法对保留基础样本的遗传多样性较适宜,能较好代表基础样本的表型变异特征.

分类号: S512.1

  • 相关文献

[1]基于农艺性状指标的山西高粱地方品种核心种质构建. 李萌,秦慧彬,王宇楠,穆志新,杜慧玲. 2021

[2]山西谷子地方品种初选核心种质构建. 王海岗,温琪汾,乔治军,穆志新. 2019

[3]基于表型的棉花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核心种质的抽提. 钱玉源,刘祎,崔淑芳,王广恩,张曦,金卫平,李俊兰. 2019

[4]基于主要农艺性状和trnH-psbA序列的辣椒聚类分析. 谭放军,汤冰倩,吴永红,宋静爽,欧立军. 2019

[5]云南茶树地方品种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蒋会兵,田易萍,陈林波,梁名志. 2013

[6]山西省地方花生品种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白冬梅,王国桐,薛云云,田跃霞,权宝全. 2014

[7]云南地方糯玉米品种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 隆文杰,周国雁,武晓阳,陈丹,伍少云,蔡青. 2021

[8]河北省玉米地方品种农艺性状的遗传分化. 王丽娜,张磊,李翠霞,耿立格. 2010

[9]山西省大豆地方品种与选育品种农艺性状及SSR标记遗传多样性比较分析. 林凡云,邱丽娟,常汝镇,何蓓如. 2003

[10]河北省花生地方品种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遗传分化. 刘立峰,耿立格,王静华,孟成生,王丽娜. 2008

[11]长江流域小麦地方品种农艺性状多样性分析. 郑威,洪美艳,孙东发. 2009

[12]中国小麦品种资源Glu-1位点组成概况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张学勇,庞斌双,游光霞,王兰芬,贾继增,董玉琛. 2002

[13]基于55K SNP芯片的山西冬小麦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雷梦林,刘霞,王艳珍,崔国庆,穆志新,刘龙龙,李欣,逯腊虎,李晓丽,张晓军. 2024

[14]云南铁壳麦、地方和历史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比较. 刘丽,勾宇宏,于亚雄,杨金华,程家省,胡银星,程耿. 2010

[15]中国小麦地方品种内和品种间醇溶蛋白遗传多样性分析. 陶先萍,李洪杰,李秀全,杨欣明,李立会. 2006

[16]利用MFLP方法分析我国小麦地方品种及黄淮麦区主栽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蔺瑞明,王凤涛,冯晶,郭玉华. 2011

[17]湖北小麦选育品种与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 吴波,佟汉文,金卫兵,万正煌. 2011

[18]河南省地方小麦品种醇溶蛋白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李正玲,许为钢,张清珍,李锁平,胡琳. 2008

[19]广西地方稻种资源核心种质的耐盐性鉴定评价. 张宗琼,杨行海,农保选,曾宇,刘开强,邓国富,荘洁,李丹婷. 2017

[20]不同种源地云南稻核心种质主要形态性状的遗传特征. 杨树明,曾亚文,杜娟,普晓英,杜威,邰丽梅,杨涛,罗曦,王雨辰.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