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GP在小麦抗寒锻炼过程中的变化及其与抗寒性的关系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孙金月

作者: 孙金月;赵玉田;梁博文;刘方;尤勇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富含羟脯氨酸糖蛋白;小麦;抗寒性;关系

期刊名称: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ISSN: 1672-1810

年卷期: 2004 年 5 卷 01 期

页码: 6-11+16

摘要: 强抗寒小麦品种 (R 0 2 5、中品 94 19、品 83 1、品 83 2、品 83 3、米罗诺夫 80 8)经抗寒锻炼后 ,其幼苗体内的游离脯氨酸、细胞壁结合的羟脯氨酸和糖蛋白含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游离脯氨酸含量比未经抗寒锻炼处理时增加 5~ 32倍 ,细胞壁结合的羟脯氨酸含量比对照增加 1 77~ 2 17倍 ,糖蛋白含量比对照增加 4 6 8~ 9 72倍 ,而不抗寒小麦品种 (中国春、冬10 3)增加量较小。脯氨酸积累进程各个品种间差异比较大 ,品 83 1、品 83 2积累较快 ,抗寒锻炼第 2 1d时达到最高峰 ,而R 0 2 5在第 5 6d达到最高峰。脯氨酸含量与小麦品种抗寒性相关不显著 (相关系数为 0 346 2 ) ,而羟脯氨酸含量、糖蛋白含量与小麦品种抗寒性相关显著 ,相关系数分别为 0 6 4 91和 0 70 39。从小麦细胞壁纯化得到了 2种伸展蛋白Extensin1和Ex tensin2 ,其含量都和小麦品种抗寒性呈正相关。Extensin1是分子量为 2 8kD、羟脯氨酸为主要成份 ( 32mol% )的富含羟脯氨酸糖蛋白。

分类号: S512.1

  • 相关文献

[1]枯萎菌诱导棉花细胞壁富含羟脯氨酸糖蛋白积累与枯萎病抗性间的关系. 陈其煐,石磊岩. 1995

[2]枯萎病菌诱导的结构抗性和相关酶活性的变化与西瓜枯萎病抗性的关系. 许勇,王永健,葛秀春,宋凤鸣,郑重. 2000

[3]粒宝宝在小麦上的应用效果试验. 杨文飞,朱云林,杜小凤,顾大路. 2015

[4]基于叶绿素荧光的小麦越冬期冻害评价. 杨程,杜思梦,张德奇,时艳华,李向东,邵运辉,方保停,王汉芳. 2022

[5]稻秸全量还田方式下小麦苗期低温的生理响应及其抗寒性分析. 薛亚光,石吕,魏亚凤,李波,刘建. 2018

[6]小麦抗寒生理生化特性与分子机理研究进展. 李鹏,孙明柱,张凤云,高国强,李新华. 2013

[7]干旱胁迫条件下小麦抗寒性变化规律研究(英文). 曹文昕,万映秀,张琪琪,李炎,张平治. 2016

[8]春季低温对小麦产量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王瑞霞,闫长生,张秀英,孙果忠,钱兆国,亓晓蕾,牟秋焕,肖世和. 2018

[9]2005~2010年北京地区冬季气温与小麦品种抗寒性分析. 单福华,田立平,高新欢,任立平,苏世超,赵昌平,张风廷. 2012

[10]小麦抗寒性研究概述. 倪胜利,张国宏,李兴茂. 2008

[11]小麦不同生育期抗寒性研究. 曹文昕,万映秀,赵斌,赵莉,何贤芳,张平治. 2009

[12]冬小麦品种抗寒性遗传研究. 孙贵臣,徐环澄. 1993

[13]小麦抗寒机制的研究进展. 张敏,蔡瑞国,贾秀领,王文颇,王岩岩. 2016

[14]小麦空间诱变抗寒性突变体的初步研究. 李鹏,孙明柱,张凤云,高国强,邱登林,李新华. 2011

[15]植物内源激素与不同基因型小麦抗寒性关系的研究. 赵春江,康书江,王纪华,郭晓维,李鸿祥. 2000

[16]不同类型小麦品种孕穗期低温生理反应及其抗寒性分析. 张志伟,王法宏,李升东,冯波,司纪升. 2012

[17]黄淮海南部小麦抗寒性比较及指标筛选. 张丽华,梁双波,崔永增,张丽,姚海坡,贾秀领. 2014

[18]淮北地区小麦主栽品种对低温胁迫的响应及抗寒性评价. 乔玉强,曹承富,杜世州,赵竹,张向前,李玮,陈欢. 2018

[19]当前畜牧业发展前景及对第三产业的促进作用. 胡辉,黄光中,罗世民,苏五珍,胡艳. 2013

[20]种业科技创新与粮食生产关系探讨. 孙振.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