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栽培方式对韭菜生长和碳水化合物累积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启璋

作者: 王启璋;张广楠;王丽慧;田洁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韭菜;栽培方式;农艺指标;可溶性糖组分;灰色关联分析

期刊名称: 浙江农业学报

ISSN: 1004-1524

年卷期: 2021 年 002 期

页码: 288-29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探究不同栽培方式对韭菜生长和碳水化合物累积的影响,以韭菜品种雪晶208为试材,测定其在土壤栽培、营养液栽培和基质栽培下农艺性状和可溶性糖组分及其含量的动态变化,并通过灰色关联分析了不同栽培方式下韭菜产量相关性状的主次关系,筛选出不同商品性状需求下韭菜的适宜栽培方式。结果表明:(1)在3种栽培方式下,营养液栽培更容易促进韭菜的快速生长,其株高、最大叶长、叶片数、假茎长增长最快,基质栽培次之,土壤栽培下韭菜生长最慢,但土壤栽培却有利于叶宽和假茎粗的生长。(2)不同栽培方式对韭菜产量的影响差异显著,营养液栽培利于韭菜单株产量的快速增加。整个生长周期,营养液栽培的韭菜地上部鲜重和干重始终高于其他栽培方式。培养至35 d,营养液栽培的韭菜地上部鲜重较土壤栽培、基质栽培分别提高了50.16%和63.70%,地上部干重较土壤栽培、基质栽培分别提高了11.07%、16.04%。(3)3种栽培方式下韭菜不同器官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差异显著,营养液栽培易使韭菜假茎中可溶性总糖和果糖快速累积。培养7~35 d,营养液栽培下韭菜不同器官的总糖与其他糖组分含量始终高于土壤栽培和基质栽培;其中,培养35 d假茎总糖的增幅显著高于叶的总糖增幅,且收获期假茎中蔗糖、葡萄糖、果糖含量较叶分别提高13.83%、12.31%、29.14%。(4)灰色关联分析发现,3种栽培方式下与韭菜单株产量关联紧密的指标均为可溶性糖组分与含量,影响营养液栽培、基质栽培和土壤栽培的首要因素分别为假茎蔗糖、叶蔗糖和叶葡萄糖。综上,在3种栽培方式中,营养液栽培是最利于韭菜快速生长与可溶性糖累积的栽培方式,其中假茎蔗糖含量是营养液栽培韭菜产量形成的关键因子,说明蔗糖的累积在韭菜营养液高产栽培中具有重要作用。

分类号: S633.3

  • 相关文献

[1]不同栽培方式对韭菜生产的影响. 孙世海,王利英,谢世平,李树和. 2001

[2]甘薯块根可溶性糖组分特征及其与食味的关联分析. 沈升法,项超,吴列洪,李兵,罗志高. 2021

[3]腐植酸对重度干旱胁迫下燕麦叶片可溶性糖组分和内源激素的影响. 张志芬,付晓峰,赵宝平,刘俊青,刘景辉. 2018

[4]克瑞森葡萄主干环剥后果实可溶性糖组分及含量分析. 韩守安,廖康,潘明启,钟海霞,张付春,周晓明,张雯,谢辉,伍新宇. 2018

[5]不同砧木对克瑞森葡萄果实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钟海霞,潘明启,张付春,张雯,谢辉,韩守安,艾尔买克·才卡斯木,伍新宇. 2018

[6]基于光温效应的温室小白菜农艺指标动态模拟. 蔡淑芳,吴宝意,廖水兰,刘现,雷锦桂. 2020

[7]绣球菌子实体农艺指标动态模拟及三维重建研究. 黄语燕,王涛,许浩斌,蒲宝山,陈永快. 2024

[8]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农艺指标的影响. 马涌,郭建文,袁斌,侯旭东. 2016

[9]花生高产集约规范化栽培技术的研究 Ⅰ.春花生覆膜机播效果研究初报. 陈殿绪,孙彦浩,陶寿祥,张礼凤,张建成,赵忠海. 1999

[10]韭菜杂交种-阜丰一号. 王德生. 1999

[11]韭菜引种试验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靳力争,高国训,陆子梅,何福旺,刘宇新. 2011

[12]冬茬韭菜品种(系)比较试验. 高国训,靳力争,于燕,顾自豪,尹丽荣,史滟滪. 2000

[13]韭菜安全生产管控技术要点. 王建忠,郭春景. 2016

[14]韭菜白绢病菌的分离及其特性鉴定. 黄思良,陆少峰. 2005

[15]滇池北岸韭黄生产基地韭黄和韭菜产品硝酸盐含量及其积累规律. 张瑞杰,林国林,胡正义,吴永红,逄玉万,殷小锋. 2008

[16]韭菜黄叶病病原细菌的鉴定. 黄思良,陆少峰. 2006

[17]外源水杨酸对韭菜硝酸盐累积及还原同化的影响. 曹岩坡,高志奎,何俊萍,王梅,高荣孚. 2009

[18]韭菜对香蕉枯萎病菌生长及香蕉枯萎病发生的抑制作用. 黄永红,魏岳荣,左存武,李春雨,易干军. 2011

[19]改良QuEChERS-气相色谱法测定韭菜中15种有机磷农药残留. 张仙,王小飞,彭西甜,胡西洲,刘军. 2017

[20]韭菜对香蕉枯萎病菌的拮抗及其对盆栽香蕉枯萎病发生的抑制作用. 黄永红,李春雨,魏岳荣,左存武,易干军.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