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胶菊花朵水浸液对4种植物的化感作用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陈业兵
作者: 陈业兵;刘伟堂;李增梅;邓立刚;董崭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银胶菊;水浸提液;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化感作用
期刊名称: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SN: 1000-2324
年卷期: 2014 年 04 期
页码: 495-497+50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通过室内培养皿法,研究了银胶菊花朵水浸提液对泽漆、马唐、玉米、萝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银胶菊花朵水浸提液抑制受体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且相同浓度处理时,对受体植物根长生长的抑制作用高于对芽长、鲜重的抑制作用。4种受体植物中,水浸提液对马唐种子萌发的影响最大,在5%、10%处理浓度下完全抑制其种子萌发,在3.3%浓度下马唐种子萌发率仅为11.7%;对泽漆幼苗生长的影响最大,在5%、10%浓度下完全抑制其幼苗生长。
分类号: S451
- 相关文献
[1]不同品种马铃薯对谷子萌发的化感作用研究. 李明哲,高汝勇,李会芬,郝洪波,庞昭进,郭安强,崔海英. 2017
[2]银胶菊植株水浸提液对几种植物的化感作用. 曾东强,韦家书,张国良,周国辉. 2008
[3]银胶菊对稗草化感作用初步研究. 陈业兵,刘伟堂,李增梅,邓立刚,董崭. 2013
[4]银胶菊对苘麻化感作用初步研究. 陈业兵,刘伟堂,李增梅,邓立刚,董崭. 2013
[5]假臭草水浸提液化感作用研究. 王真辉,陈文庆,杨礼富,袁坤,陈秋波. 2011
[6]五种经济树种水浸提液对锐尖山香圆种子萌发的化感作用. 周勇辉,郭崇炎,罗素梅,陶秀花,周蓉,刘淑媛,赖金莉,蔡继鸿,刘小平. 2023
[7]绿肥作物水浸提液对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朱吉风,王伟荣,蒋美艳,郑洪建,江建霞,周熙荣. 2023
[8]大蒜鳞茎水浸提液的化感作用评价. 王薇薇,郭军,郑佳秋,祖艳侠,梅燚,樊继德,吴永成. 2018
[9]紫茎泽兰水提物中化感物质的热稳定性初探. 赵芸,杨云海,王凯博,严晓琦,苏发武,范黎明,叶敏. 2019
[10]白花金钮扣水提液对4种杂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研究. 杨轲欣,吴晓涵,郑凤萍,范泽文,吴冉迪,徐高峰,杨云海,张付斗,杨韶松,申时才. 2023
[11]西兰花水浸提液对野稷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王煜,赵远征,王东,东保柱,周洪友. 2022
[12]小根蒜对花生田3种主要杂草马唐、稗草和反枝苋的化感作用. 张悦丽,秦立琴,高兴祥,李美,李新国,孟静静,万书波. 2010
[13]辣椒植株水浸提液对生菜和大白菜化感作用的初步研究. 文锦芬,邹学校,杨东,姚娟. 2007
[14]醉马草内生真菌共生体对其伴生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 黄玺,李春杰,南志标. 2010
[15]苦瓜对六种叶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 敖苏,颜仕龙,蔡波,范志伟,周慧,朱朝华. 2016
[16]苦瓜对8种蔬菜的化感作用. 苗朔,敖苏,颜仕龙,袁洋,朱朝华,范志伟. 2017
[17]黄顶菊对6种草坪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 李香菊. 2007
[18]紫茎泽兰不同入侵程度的土壤及其提取物对旱稻生长的影响. 刘万学,李会娜,万方浩. 2009
[19]外来物种小飞蓬的化感作用初步研究. 高兴祥,李美,高宗军,孙廷林,孙作文. 2009
[20]油菜秸秆水浸液对花生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金迪,郭怀刚,艾堂顺,雷然,孙千涛,朱家成,吴亚滨. 202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鲁西南沿黄县区玉米中铅、镉、砷、铬重金属的含量及健康风险评价
作者:丁敏;陈璐;万春燕;李萍;岳晖;李霞;邓立刚
关键词:鲁西南沿黄县区;重金属;玉米籽粒;健康风险评价
-
防治长柔毛野豌豆生草果园杂草茎叶处理剂筛选
作者:王恒智;王立鹏;孙瑞红;金涛;彭学岗;王金信;刘伟堂
关键词:果园生草;长柔毛野豌豆;咪唑乙烟酸;精喹禾灵;除草活性;安全性
-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水稻中五氟磺草胺、吡嘧磺隆和丙草胺的残留量
作者:齐晓雪;董崭;冯义志;梁林;刘敬民;左伯军
关键词:五氟磺草胺;吡嘧磺隆;丙草胺;水稻;残留
-
山东省蒙阴县桃园杂草种类及其发生规律研究
作者:王立鹏;王恒智;孙鹏雷;张晓林;刘伟堂;孙瑞红;王金信
关键词:桃树;杂草种类;出土规律;自然消长动态
-
山东省桃园杂草种类及其群落结构
作者:王立鹏;张晓林;孙鹏雷;朱宝林;刘伟堂;孙瑞红;王金信
关键词:桃树;杂草;群落;物种多样性;优势度
-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小麦粉中6种重金属的不确定度评定
作者:陈璐;丁敏;李霞;李增梅;邓立刚;秦宏伟
关键词: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不确定度;重金属;小麦粉
-
吡唑醚菌酯在小麦上的残留分析及安全性评价研究
作者:邓立刚;李霞;陈璐;郭栋梁;刘俊华;韩凯欣;杨晓刚;侯倩;李欣欣;李增梅
关键词:吡唑醚菌酯;小麦;残留;消解;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