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穿孔线虫28S rRNA基因的D2/D3区序列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佳

作者: 彭德良;黄文坤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香蕉穿孔线虫;28S;rRNA基因;D2/D3扩展区域

期刊名称: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ISSN: 1000-2421

年卷期: 2008 年 27 卷 5 期

页码: 585-58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采用线虫通用引物D2A和D3B对9个香蕉穿孔线虫种群的核糖体DNA 28S大亚基的D2/D3区进行了扩增,获得的片段长度约为780bp,克隆测序后使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和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9个线虫种群D2/D3区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99.13%,其中8个群体的序列与越南报道的香蕉穿孔线虫近源种(Radopholus sp.7B VietNam)的D2/D3区核苷酸序列(DQ328712)相似性为97.46%,说明香蕉穿孔线虫D2/D3区具有较大的保守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RSHN12r、RSSH、RSHL、RSHK、RSLZ、RSSZ、RSHN13、RSHN12p等8个种群聚为一类,亲缘关系很近,RSHN3群体与以上8个群体亲缘关系较远,说明RSHN12r、RSSH、RSHL、RSHK、RSLZ、RSSZ、RSHN13、RSHN12p这8个香蕉穿孔线虫种群可能来源于同一地理种群,而RSHN3种群可能来源于另一个地理种群。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DNA条形码技术在黑龙江地区姬小蜂科物种鉴定中的应用与分析. 邵天玉,刘思竹,谢维欣,刘兴龙,李志勇,王克勤,朱朝东,刘丹. 2023

[2]植物rRNA基因组织模式的荧光原位杂交比较分析. 蒋向辉,宋运淳. 2012

[3]向日葵rRNA基因克隆及其染色体定位研究. 高猛,安玉麟,孙瑞芬,张艳芳. 2014

[4]用反向斑点杂交方法检测猪常见致病菌. 曹峰子,伍诚意,宋勤叶,江洪,梁之昶,季海峰,陈小玲. 2010

[5]簇毛麦和中间偃麦草rRNA基因位点双色荧光原位杂交分析. 裴自友,袁文业,孙善澄,孙玉,富田因则,安室喜正. 2002

[6]蜜蜂及熊蜂微孢子虫rRNA基因研究. 陈文锋,吴杰,李继莲,安建东,黄家兴. 2009

[7]蜜蜂及熊蜂微孢子虫核糖体RNA(rRNA)基因研究概况. 陈文锋,吴杰,李继莲,安建东,黄家兴. 2008

[8]宁夏地区奶牛源隐孢子虫分子鉴定与分析. 黎玉琼,于有利,从志鹏,赵正伟,梁小军,王韦健,李继东,李勤凡,文亮,牛晓昊. 2024

[9]两种蛤仔线粒体16SrRNA基因和CO I基因的序列比较. 刘相全,包振民,方建光,王如才. 2011

[10]基因芯片在植物病害诊断的应用展望. 颜冬冬,郭美霞,王秋霞,李园,曹坳程. 2011

[11]香蕉穿孔线虫(Radopholus similis)特异性分子检测技术研究. 耿丽凤,张东升,彭德良. 2011

[12]香蕉穿孔线虫(Radopholussimilis)特异性分子检测技术研究. 耿丽凤,张东升,彭德良. 2011

[13]香蕉穿孔线虫28S rRNA基因的D2/D3区序列分析. 彭德良,黄文坤. 2008

[14]危险性外来入侵香蕉穿孔线虫在我国的适生性风险分析. 彭德良. 2008

[15]香蕉穿孔线虫β—1,4-内切葡聚糖酶基因的克隆与特征分析. 肖罗,陈国华,戴良英,吕春花,杨宇红,谢丙炎. 2008

[16]香蕉穿孔线虫28SrRNA基因的D2/D3区序列分析. 彭德良,黄文坤. 2008

[17]外来入侵线虫的分子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 2007

[18]危害红掌的穿孔线虫形态和分子鉴定. 高月荣,陈昌龙,杨光穗,简恒,牛俊海. 2013

[19]香蕉穿孔线虫β-1;4-内切葡聚糖酶基因的克隆与特征分析. 肖罗,陈国华,戴良英,吕春花,杨宇红,谢丙炎. 2008

[20]南方根结线虫、香蕉穿孔线虫和尖孢镰刀菌4号生理小种对巴西蕉致病力的测定. 符美英,肖彤斌,吴凤芝,曾向萍,陈绵才.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