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主栽品种抗马铃薯金线虫鉴定及抗性分子标记检测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黄立强

作者: 黄立强;江如;朱波汁;彭焕;许翀;宋家雄;陈敏;李永青;黄文坤;彭德良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马铃薯金线虫;马铃薯抗性品种;H1抗病基因;分子标记检测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

ISSN: 0578-1752

年卷期: 2024 年 008 期

页码: 1506-151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马铃薯金线虫(Globodera rostochiensis)是国际公认的重要检疫性有害生物,目前已在云南、贵州、四川3省7县(市)发生危害,产区内多个种薯基地受到传播威胁。通过西南地区马铃薯主栽品种对马铃薯金线虫的抗性鉴定、分子标记检测及田间抗性评价,明确已知抗病基因的分布情况,为该地区马铃薯金线虫应急防控、抗病品种合理布局和良种推广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云南马铃薯金线虫群体对15份马铃薯主栽品种进行室内盆栽接种,计算最终单株孢囊数和相对感病性,根据抗性等级划分标准进行抗性评价;同时利用57R和TG689分子标记鉴定抗马铃薯金线虫H1,以β-胡萝卜素羟化酶基因的BCH分子标记为对照;并于2020年和2021年在云南省昭通市开展两年度的田间试验,在播种前和收获后分别采集土壤样品并分离孢囊,计算播种前初始群体密度(Pi)、最终群体密度(Pf)及平均繁殖系数(Pf/Pi)。马铃薯现蕾至始花期测定株高,收获时测定产量。【结果】15个马铃薯主栽品种中的云薯505、宣薯5号、会薯15号、会薯19号以及云薯304共5个品种为高抗品种,马铃薯金线虫基本不能在这些品种上繁殖;丽薯6号、宣薯6号为中感品种;其余8个为高感品种,尤其是会-2、丽薯15号以及宣薯8号的平均繁殖系数高于感病对照品种会薯16号(Pf/Pi=17.15)。两个H1基因鉴定分子标记结果大致相同,5个马铃薯品种,即云薯505、宣薯5号、会薯15号、云薯304和宣薯6号含H1。马铃薯金线虫的繁殖系数在田间抗/感马铃薯品种上具有显著性差异,抗性等级为9的高抗品种田间平均繁殖系数在2021年(0.04—0.12)和2022年(0.05—0.14)均<1.00,表明高抗品种种植后线虫田间群体密度有一定程度的降低。高感品种平均繁殖系数在2021年(1.18—2.75)和2022年(1.76—3.24)均>1.00,高感品种种植后田间线虫种群数量增加。不同品种间株高和产量差异显著(P<0.05),5个高抗品种株高的均值在两年间均显著高于8个高感品种。宣薯5号、会薯15号和会薯19号产量最高,两年度分别为51.67—56.48和33.28—40.57 t·hm-2,会-2产量最低。【结论】西南混作区主栽马铃薯高抗品种对马铃薯金线虫具有优良抗性,主要携带H1抗病基因且能够显著减少田间马铃薯金线虫群体密度。高抗品种中宣薯5号、会薯15号和会薯19号为高产抗病良种,云薯304为富锌薯片加工型品种。亟待根据马铃薯金线虫的发生分布,进一步有针对性地扩大对主栽品种抗性水平的鉴定。

分类号: S435.32

  • 相关文献

[1]马铃薯金线虫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控方法. 宋家雄,许翀,陈敏,李永青,张汉学,普松权,梅焱,杨毅娟,彭德良. 2023

[2]外来入侵线虫的分子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 2007

[3]警惕检疫性有害生物马铃薯孢囊线虫(Globodera rostochiensis和G.pallida)入侵我国. 彭焕,刘慧,江如,葛建军,赵守歧,冯晓东,黄文坤,彭德良. 2020

[4]122份小麦品种(系)抗叶锈病基因Lr26、Lr34、Lr38分子标记检测. 隋建枢,王化陆,辛智海,王伟,陈天青,何庆才. 2016

[5]46份粳稻品种抗稻瘟病基因的分子检测及抗性评价研究. 陈培峰,乔中英,谢裕林,董明辉,伍应保,朱勇良,宋云生. 2018

[6]不同西瓜品种枯萎病抗性鉴定方法比较. 刘建雄,梁志怀,李基光,张云. 2015

[7]黄淮区粳稻抗稻瘟病基因Pi-ta、Pi-b、Pi54、Pikm的分子检测. 陈峰,徐建第,姜明松,梁水美,张全芳,王文良,李广贤,杨连群,朱文银,周学标. 2018

[8]大豆重要性状相关基因的发掘. 魏金鹏,邱丽娟. 2008

[9]新育三系杂交稻亲本的稻瘟病抗性基因分子标记检测研究. 罗俊涛,况浩池,杨扬,何兴材,付均,郑军,曾正明. 2017

[10]四川小麦新品种的条锈病抗性基因分布. 杨治,任小杰,蒋云,王芳,冯丽华,郝明,袁中伟,甯顺腙,姜博,张连全,伍碧华,刘登才,黄林. 2024

[11]小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基因1By8的分子检测和应用. 何盛莲,雷振生,吴政卿,赵献林,方保停,杨攀,杨会民,何宁,王美芳,李巍. 2010

[12]棉子DNA免提快速法及其在棉种SSR纯度检测中的应用. 杨付新. 2015

[13]中棉所49基础种大群体自交纯化提高技术. 杨杰,苏桂兰,黄群,许庆华,周红,严根土. 2015

[14]小麦品种抗病相关分子标记检测研究. 彭振英,崔海燕,李娜娜,张斌,丁汉凤.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