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松对东北不同积温带春玉米田土壤物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郑培峰
作者: 郑培峰;张晓龙;杨今胜;吕艳杰;王永军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东北区;积温带;深松时期;春玉米;土壤物理特性;产量
期刊名称: 土壤通报
ISSN:
年卷期: 2023 年 006 期
页码: 1350-136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基于东北不同积温带的差异,探究不同时期深松对春玉米田土壤物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方法】于2014年在低积温带(齐齐哈尔)、中积温带(洮南)和高积温带(沈阳)开展深松试验。设置秋季30 cm深松(AS)、春季30 cm深松(SS)和常规15 cm旋耕(CT)3个处理,比对分析不同时期深松对土壤含水量、土壤容重、土壤硬度和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深松对不同积温带土壤物理特性改善和产量提升具有积极效果。各处理对土壤水分提高的总体效果为SS> AS> CT,深松对提高低、高积温带吐丝期(R1)、中积温带6叶期(V6)和R1期土壤水分最为显著。SS对改善低积温带和高积温带土壤容重效果明显,低积温带SS与CT相比,在10~20 cm、20~40 cm土壤容重分别降低8.23%和11.12%(P <0.05);高积温带SS在0~10 cm、10~20 cm和20~40 cm的土壤容重分别较CT低7.28%、5.68%和2.02%。SS对低、高积温带土壤硬度改善效果显著,低积温带SS与CT相比,在0~10 cm、10~20 cm和20~40 cm土壤硬度分别降低32.26%、27.46%和33.77%;高积温带SS在0~10 cm、10~20 cm和20~40 cm土壤硬度分别较CT低9.50%、8.63%和5.29%(P <0.05)。深松对百粒重影响显著,AS和SS与CT相比,在中、低积温带粒重分别提高2.77%和5.14%、8.48%和8.48%(P <0.05)。在产量上,AS和SS与CT相比,在低积温带和高积温带分别提高8.57%和11.43%、15.46%和12.37%(P <0.05)。【结论】深松能显著改善不同积温带土壤物理特性,且提高玉米产量。秋季深松和春季深松对不同积温带土壤水分提升效果明显,春季深松对土壤容重和硬度改善效果在整体上优于秋季深松。从改善土壤物理特性和玉米增产的角度考虑,推荐春季深松为东北地区最佳深松选择。
分类号: S152%S513
- 相关文献
[1]不同深松时期对旱地春玉米水分利用状况及产量的影响. 阎晓光,李洪,王青水,董红芬,李爱军. 2014
[2]川北丘区玉米改土培肥高产增效技术研究. 王秀全,卢庭启,张华,蒋晓芳,何丹,庞启华. 2017
[3]聚糠萘水剂对不同积温带玉米花后叶片氮同化的影响. 高娇,董志强,徐田军,陈传晓,焦浏,卢霖,董学瑞. 2014
[4]寒地粳稻在长江下游地区作双季早粳稻产量和品质表现分析. 徐亚楠,陶怡,叶淑珍,徐春梅,陈松,褚光,王丹英,欧阳由男. 2024
[5]东北区玉米秸秆资源量、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宫秀杰,钱春荣,石祖梁,于洋,郝玉波,李梁,姜宇博,吕国一,马军韬. 2021
[6]沙县晒烟. 余敷霖,张勉兴,夏良正. 1985
[7]我国东北区鲜食葡萄优质高效标准化栽培关键技术. 刘凤之,王海波,王孝娣,王宝亮,史祥宾,王志强,魏长存. 2014
[8]不同耕作措施对旱地农田土壤物理特性的影响. 刘爽,何文清,严昌荣,刘勤. 2010
[9]深松和秸秆还田对甘肃引黄灌区土壤物理性状和玉米生产的影响. 温美娟,王成宝,霍琳,姜万礼,杨思存. 2019
[10]保护性耕作对土壤部分物理特性及大豆产量的影响(英文). 林蔚刚,吴俊江,刘丽君,钟鹏,董德健,林相丰,孙长锁. 2010
[11]蔗地施用酒精发酵液对土壤物理学肥力特性的影响(英文). 韦广泼,廖青,苏天明,蒙炎成,张海英,陆长言,李杨瑞. 2010
[12]滇池流域集约化农田土壤氮磷养分的空间异质性. 曹雪艳,李永梅,张怀志,张维理,王自林,龚文. 2010
[13]聚糠萘水剂对黑龙江省不同积温带玉米籽粒灌浆的影响. 徐田军,董志强,高娇,陈传晓,焦浏,解振兴. 2013
[14]聚糠萘水剂对不同积温带玉米叶片衰老和籽粒灌浆速率的影响. 徐田军,董志强,高娇,陈传晓,焦浏,解振兴. 2012
[15]玉米新晶种克玉17. 王辉,何长安,杨耿斌,纪春学,张恒,刘兴焱. 2014
[16]浅谈寒地不同积温带野生大豆的表型性状. 邸树峰,张静华. 2016
[17]寒地不同积温带野生大豆表型性状研究. 刘明,来永才,李炜,毕影东,刘淼,肖佳雷,邸树峰,王萍. 2016
[18]黑龙江省不同积温带种植玉米品种对四种病害的抗性鉴定与评价. 刘春来,杨帆,王爽,刘亮,蒋希峰,刘宇,李新民. 2020
[19]新疆不同积温带甜菜含糖率差异性的分析. 王燕飞,陈丽君,张立明,朱晓平. 2006
[20]春玉米不同品种及种植方式对植株生长的影响. 刘建,周根友,徐少安. 200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播期对不同熟期玉米产量及生理成熟后茎秆力学特性的影响
作者:魏雯雯;刘彦佐;吴杨;姚凡云;曹玉军;梁杰;刘小丹;刘志铭;徐文华;王立春;张晓龙;王永军;吕艳杰
关键词:玉米;播期;熟期;生理成熟;茎秆力学特性;产量
-
小麦抗穗发芽种质鉴评及其初步应用
作者:潘丽媛;王永军;李海军;侯富;李菁;李丽丽;孙苏阳
关键词:小麦;穗发芽;种质资源;轮回选择
-
中蕉9号和巴西蕉果穗营养特性的差异性评价
作者:张晓龙;李中华;张立丹;何维弟;江家泉;江舒婷;孙少龙;樊小林
关键词:中蕉9号;巴西蕉;果实品质;矿质元素;累积与分配;养分管理
-
深松对三江平原春玉米田土壤水分和产量的影响
作者:郑培峰;张晓龙;司雨;吕艳杰;王立春;王永军
关键词:深松;三江平原;春玉米;土壤水分;产量
-
吉林省不同年代玉米品种光合生理特性对施氮量的响应
作者:曹玉军;刘志铭;兰天娇;刘小丹;魏雯雯;姚凡云;吕艳杰;王立春;王永军
关键词:品种改良;施氮量;光合特性;比叶重;叶片含氮量;产量
-
不同时期化控对密植玉米冠层结构及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
作者:徐彤;吕艳杰;邵玺文;耿艳秋;王永军
关键词:玉米;化控;冠层结构;籽粒灌浆;产量
-
江苏淮北地区小麦种质资源的多性状评价及相关性分析
作者:潘丽媛;王永军;李海军;李丽丽;侯富;李菁;孙苏阳
关键词:小麦;种质资源;多性状;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