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气候资源变化对双季稻生产的可能影响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艾治勇

作者: 郭夏宇;刘文祥;马国辉;青先国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农业气候资源;长江中游;双季稻;气候应变技术

期刊名称: 自然资源学报

ISSN: 1000-3037

年卷期: 2014 年 29 卷 12 期

页码: 2089-210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 CSSCI

摘要: 基于长江中游地区50个气象台站自1960年以来的历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分1960—2009及1960—1984、1985—2009年3个不同时间段,分温度生长期、早稻生长期、晚稻生长期分别分析了热量、光照、降水等农业的变化特征,并讨论对双季稻生产的可能影响。1960—2009年,该地区温度生长期平均气温、平均日最低气温、平均日最高气温的平均增速分别为0.08℃/10 a、0.09℃/10 a、0.07℃/10 a,≥10℃活动积温的平均增速为66.3℃/10 a,日照时数的平均减速为31.7 h/10 a,降水量的平均增速为3.7 mm/10 a。表现为温度上升、积温增加、温度生长期延长、日照时数减少、降水量微弱增加的变化特征。温度升高、积温增加可能导致发育速度加快、生育期缩短、病虫害加重,日照时数减少可能影响叶片光合及产量。早稻生长期的平均气温、≥10℃活动积温的增速分别为0.20℃/10 a、48.9℃/10 a,晚稻生长期分别为0.09℃/10 a、14.6℃/10 a,早稻和晚稻生长期间日照时数的下降速率分别为18.6 h/10 a、42.7 h/10 a,降水量的增加速率分别为1.9 mm/10 a、8.7 mm/10 a,表现为升温速率早稻大于晚稻,日照时数下降速率晚稻大于早稻,降水量增加速率晚稻大于早稻。早稻期间升温和积温增加明显可能有利于早稻提前播种、选用生育期稍长的品种、提高产量潜力和产量,晚稻期间升温不明显且日照时数下降则可能不利于群体光合和产量形成,影响其产量潜力和产量。区域中的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等基础条件好的地区,其热量、日照、降水同步增加,其他地区则表现为热量、降水增加,但日照时数下降,要充分发挥其基础条件好与气候资源丰富且同步增加等优势,发展高效规模化生产,增强稻谷生产能力。

分类号: S162.53

  • 相关文献

[1]长江中游地区双季稻安全生产日期的变化. 郭夏宇,刘文祥,马国辉,青先国. 2014

[2]吐鲁番农业气候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贾静怡. 1988

[3]营口地区农业气候资源分析及主要气象灾害. 陈杰,杨久文. 2010

[4]未来四川地区农业气候资源的时空变化特征. 陈超,陈超,庞艳梅,潘学标,韦潇宇. 2013

[5]随州市中稻生长季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研究. 杨涛,冯文丽,鲍凤霞,张枝盛,程建平. 2020

[6]近50年冬小麦主产区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分析. 曹倩,姚凤梅,林而达,张佳华,王培娟,秦鹏程. 2011

[7]华南热区农业气候资源时空数据库构建与集成分析. 胡杰,戴声佩,李茂芬. 2019

[8]东北农业气候资源与春玉米生产潜力的时空演变及作物生产应对策略. 陈长青,钱春荣,邓艾兴,张卫建. 2008

[9]川滇交界干热河谷地区农业气候资源特征. 戴声佩,李茂芬,罗红霞,刘海清. 2018

[10]四川西昌酿酒葡萄延迟萌芽的气候可行性分析. 王珂依,刘布春,刘园,房玉林,邱美娟,毛留喜,何延波,杨晓娟,庞静漪,肖楠舒. 2020

[11]黄淮海平原农业气候资源高效利用背景及主要农作技术. 杨瑞珍,肖碧林,陈印军,卢布. 2010

[12]新疆玉米生产农业气候资源及生产潜力估算. 柳延涛,杜红,李鲁华,殷波,陈树宾,郭斌. 2012

[13]PRECIS对未来广西冬季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的模拟分析. 梁骏,刘一江,梁驹,许吟隆. 2015

[14]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华南地区农业气候资源时空变化特征. 戴声佩,李海亮,刘海清,刘恩平. 2014

[15]淮河流域农业气候资源条件分析. 王又丰,张义丰,刘录祥. 2001

[16]淮河流域麦茬水稻旱作与资源条件谐适性关系研究. 张义丰,刘录祥,王又丰,冯超. 2001

[17]气候变化对甘肃省农业气候资源和主要作物栽培格局的影响. 王鹤龄,张强,王润元,吕晓东,王力,张镭,齐月. 2017

[18]浙江省农业气候资源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叶宏宝,石晓燕,李冬,徐志福. 2014

[19]近53年石家庄地区气温稳定通过10℃的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 吴云龙,李丽平,王书冰,党红凯. 2015

[20]伊犁地区酿酒葡萄农业气候特征分析. 杨凡,刘园,刘布春,杨兴元,崔成,陈玉宝. 202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