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类病斑突变基因lm3的定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杨佳秀

作者: 杨佳秀;耿皆飞;李倩倩;刘录祥;谢彦周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小麦;类病斑突变;基因定位;lm3

期刊名称: 麦类作物学报

ISSN: 1009-1041

年卷期: 2016 年 36 卷 12 期

页码: 1578-158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进一步对类病斑突变基因lm3进行克隆和功能研究,以EMS诱变普通小麦花培品系H261所得后代中选育出的一个稳定遗传的小麦类病斑突变体LF2010为研究材料,通过BSA(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MBSA(multiple 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小麦90K基因芯片结合BSA三种不同的基因定位策略对该突变基因进行定位。结果表明,lm3基因位于小麦6B染色体的长臂,与其两侧标记SWES2和Xbarc134的遗传距离分别为13.1cM和3.8cM,为一个新的小麦类病斑突变基因。

分类号: S435.12

  • 相关文献

[1]小麦紫色花药和紫色叶鞘性状的基因定位. 李楠楠,张倩,邹少奎,李顺成,殷贵鸿,韩玉林,唐建卫,黄峰,王丽娜. 2016

[2]小麦矮秆种质山农11069-5矮秆基因的遗传分析及分子定位. 杨秋平,杨阳,王鑫,马莹雪,张明,王洪刚. 2015

[3]小麦抗孢囊线虫病基因发掘及分子定位研究进展. 侯璐. 2018

[4]普通小麦Arableu#1白粉病成株抗性遗传解析. 李子萌,袁婵,张宇庆,任妍,刘鹏鹏,严珊珊,袭梦涵,穆培源,兰彩霞. 2024

[5]小麦白斑突变体I30的特征特性及遗传分析. 李倩倩,赵秋实,蒋宏宝,耿皆飞,刘录祥,张晓燕,谢彦周,王成社. 2017

[6]小麦白粉病抗病新基因PmHNK的遗传分析和分子标记定位. 李春鑫,许为钢,王根松,胡琳,张磊,张建周,董海滨. 2009

[7]人工合成小麦衍生品种川麦47的抗条锈病SSR分子标记定位. 魏会廷,胡晓蓉,彭正松,杨武云. 2007

[8]小麦抗白粉病基因定位. 姚景侠,程本旭. 1989

[9]小麦贵协3号成株期抗条锈病基因的遗传定位. 高旭,程斌,高煜,葛昌斌,丁延庆,曹宁,辛智海,张立异. 2022

[10]小麦白粉病成株抗性研究现状. 李晓华,郭慧娟,畅志坚,张晓军,李欣,乔麟轶,高伟,詹海仙. 2017

[11]小麦农家品种赤壳中一个主效抗条锈病基因的微卫星标记和定位(英文). 刘方慧,牛永春,邓晖,檀根甲. 2007

[12]源于中间偃麦草的抗条锈基因YrCH223的遗传分析及SSR定位. 刘洁,畅志坚,李欣,张晓军,詹海仙. 2013

[13]小麦抗病基因定位研究进展. 曾兴权. 2008

[14]小麦品系XN6426抽穗期相关基因的检测与定位. 张嘉园,亢玲,桂安胜,李哲,王中华,李春莲,张晓科,陈东升. 2016

[15]马卡小麦耐湿性的RAPD标记及定位研究. 张江丽,蔡士宾,张光祥,魏静波,张彩琴,马正强. 2003

[16]小麦抗白粉病基因定位与分子标记. 胡英考,辛志勇. 2000

[17]小麦与赤霉病菌互作的分子机理研究进展. 林凡云,陆琼娴,杨慧勇,徐剑宏,祭芳,史建荣. 2007

[18]小麦抗麦双层蚜研究进展. 段灿星,朱振东,王晓鸣,张世贤,戴法超. 2003

[19]小麦品种苏麦3号抗赤霉病基因的染色体定位研究. 姚金保,葛永福,王书文,姚国才,周朝飞,钱存鸣. 1997

[20]小麦新品系宛原50-2矮秆基因的染色体定位. 贾继增,丁寿康,李月华,张辉,齐秀改. 199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