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圈距离影响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结构和土壤养分空间分布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边金霞

作者: 边金霞;牛小霞;陈娟;徐祎;才让吉;马继红;吴昌顺;王银花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窝圈距离;放牧强度;植物群落结构;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

期刊名称: 草业科学

ISSN: 1001-0629

年卷期: 2024 年 41 卷 009 期

页码: 2003-201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窝圈距离是对长期管理强度(牲畜移动)变化的综合描述,反映了长期管理强度(牲畜移动)的变化和草地植物群落之间的功能连接性,能反映牲畜的移动模式和放牧强度。本研究以甘南高寒草甸冬季牧场为研究对象,以窝圈为中心、3 km为半径区域定义为重度放牧(HG),6 km为半径区域定义为中度放牧(MG),9 km为半径区域定义为轻度放牧(LG),研究窝圈距离(以下叙述为放牧强度,远的窝圈距离即低的放牧强度,反之亦然)对草地植物群落结构、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地上生物量群落物种丰富度以及可食牧草生物量随着放牧强度增加而降低(P <0.05);2)全钾和可溶性有机氮含量随着放牧强度增加而显著下降(P <0.05);3)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随着放牧强度显著增加(P <0.05);4)放牧强度对土壤酶活性影响较明显,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随着放牧强度增加而降低(P <0.05)。这些结果基本类似于直接放牧强度的试验结果,随着窝圈距离的增大,放牧强度降低,增加了植物群落多样性和可食牧草生物量,也增加了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异质性。因此,窝圈距离可作为反映牲畜在当地景观中移动频次和强度的指标,用以表征放牧强度。

分类号: S812

  • 相关文献

[1]马铃薯连作对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周华兰,彭亚丽,李婷,谢鹰飞,唐丽梅,王榕,熊兴耀,王万兴,胡新喜. 2019

[2]种植年限对设施蔬菜土壤养分和环境的影响. 张晓梅,程亮. 2020

[3]金钟藤蔓延成灾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纵熠,黄乔乔,李晓霞,范志伟,沈奕德. 2015

[4]甘南州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甸植被及土壤特性的演化规律. 李雪萍,许世洋,李敏权,王建喜,郭致杰,漆永红,荆卓琼,李建军,谢志军. 2022

[5]生物炭改良土壤机理及其在我国热区应用前景综述. 赵秋芳,赵青云,王辉,王华,庄辉发. 2014

[6]香蕉茎叶生物炭对香蕉枯萎病防控效果及土壤性状的影响. 徐广平,滕秋梅,沈育伊,邱正强,张德楠,何成新,牟海飞,周龙武,韦绍龙,牟芝熠. 2020

[7]不同放牧强度下高寒草甸植被特征和土壤养分变化研究. 王向涛,张世虎,陈懂懂,谈嫣蓉,孙大帅,杜国祯. 2010

[8]短期放牧对草甸草原土壤微生物与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曹淑宝,刘全伟,王立群,王浩然,王婧瑶. 2012

[9]锡林郭勒典型草原不同放牧强度下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分布特征. 邵玉琴,杨桂霞,崔宇新,辛小平,刘钟龄,戴雅婷,赵吉. 2011

[10]放牧强度对内蒙古荒漠草原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常宇涵,王珍,任海燕. 2025

[11]毛乌素沙地丘间低地主要植物群落土壤酶活性. 朱媛君,张璞进,牛明丽,龚德明,赵利清,清华. 2016

[12]苏南地区农业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对土壤理化及生物学性质的影响. 牛昱涵,施曼,王心怡,李江叶,张维国,陈金林,高岩,梁永超. 2019

[13]连作对设施辣椒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童芳,李屹,陈来生,韩睿. 2023

[14]青藏高原高寒草甸退化对草地群落多样性及土壤特性的影响. 许世洋,李雪萍,李敏权,漆永红,汪学苗,张怡忻,李建军,范雨轩. 2022

[15]4种轮作模式下长期连作烟田土壤微生态的响应特征. 周旭东,韩天华,申云鑫,施竹凤,贺彪,杨明英,裴卫华,何永宏,杨佩文. 2024

[16]植烟沙泥田土掺混紫色土对土壤酶活性及理化性质的影响. 李集勤,陈俊标,彭文松,张振臣,马柱文,谢锐鸿,吕锦津,袁清华,李淑玲. 2014

[17]金钟藤与掌叶鱼黄草水浸液对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影响. 纵熠,黄乔乔,李晓霞,范志伟,沈奕德. 2015

[18]刺萼龙葵入侵对不同类型土壤特性的影响. 赵晓红,张国良,宋振,张瑞海,晏静,张婷,付卫东. 2017

[19]放牧与围封对呼伦贝尔针茅草原土壤酶活性及理化性质的影响. 赵帅,张静妮,赖欣,杨殿林,赵建宁. 2011

[20]氮沉降对贝加尔针茅草原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刘红梅,周广帆,李洁,王丽丽,王慧,杨殿林.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