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敏感细胞系比较及其在CHSE-214细胞上的增殖特性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赵文闻

作者: 赵文闻;徐黎明;陈桂花;段凯越;赵景壮;任广明;邵轶智;张颖;卢彤岩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虹鳟;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大鳞大麻哈鱼胚胎细胞;虹鳟性腺细胞;病毒载量

期刊名称: 水产学杂志

ISSN: 1005-3832

年卷期: 2022 年 35 卷 001 期

页码: 1-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大鳞大麻哈鱼胚胎细胞(Chinook salmon embryo cells,CHSE-214)和虹鳟性腺细胞(Rainbow trout gonad cells,RTG-2)是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Infectious pancreatic necrosis virus,IPNV)检测的国家标准所推荐使用的鲑鳟鱼源细胞系.本研究选用24株IPNV毒株,以1 000倍半数组织培养物死亡剂量(50%tissue culture infective dose,TCID50)分别接种于CHSE-214和RTG-2细胞,以细胞病变情况比较这两种细胞对IPNV的敏感性.将IPNV以10 TCID50和 100 TCID50接种在筛选出的最敏感细胞系上,每天观察细胞的病变及变化,收获病毒培养物.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及病毒滴度测定法分析IPNV在敏感细胞上的增殖状况.结果显示,接毒后7 d时,全部毒株均能在CHSE-214细胞上增殖,并导致细胞病变,而仅有8株IPNV能在RTG-2细胞上增殖,导致细胞病变,表明CHSE-214细胞对IPNV的敏感性高于RTG-2细胞.利用RT-qPCR和TCID50法分析IPNV在CHSE-214上的增殖情况发现,随着接毒时间的增加,病毒量整体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接毒后3 d时达到最大值.该增殖趋势均出现在不同接毒剂量组,除接毒后1 d时,其余各时间点10 TCID50剂量组的病毒量均显著高于100 TCID50剂量组(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CHSE-214细胞比RTG-2更适合用于IPNV的体外分离培养,且在多数细胞出现典型细胞病变而尚未完全脱落时病毒含量最高,此时适合收集病毒培养物进行病毒检测.本研究可为IPNV的检测提供科学指导.

分类号: S941.41+5

  • 相关文献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