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氮对我国甘薯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影响的整合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纪洪亭

作者: 纪洪亭;赵韩伟;曾燕楠;程润东;王士红;王勇;赵荷娟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氮肥;甘薯;鲜薯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土壤肥力;整合分析

期刊名称: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ISSN: 1008-505X

年卷期: 2024 年 30 卷 008 期

页码: 1606-162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在全国尺度上,定量评价施氮对甘薯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明确影响施氮效应的因素,为我国甘薯生产中氮肥合理施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和Web of Science中英文数据库,以“甘薯”、“氮”、“氮肥”、“产量”、“单株结薯数”、“单薯重”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基于以下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试验在我国农田进行;试验包含不施氮肥对照和施用不同量氮肥处理,且对照与处理磷钾肥用量相同;每个处理至少有3次重复,共筛选到45篇文献。筛选后的文献中,包含产量数据288组,单株结薯数数据191组,单薯重数据145组。利用Meta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施氮对甘薯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通过亚组分析,评价不同因素对施氮效应的影响。【结果】与不施氮相比,施氮增加我国甘薯鲜薯单位面积产量1.7%、单薯重3.2%,降低单株结薯数1.2%。不同施氮量下,甘薯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存在显著差异。随施氮量增加,鲜薯产量和单株结薯数增幅逐渐降低,增幅最大的施氮量均小于75 kg/hm2,单薯重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增幅最大的施氮量为75~150 kg/hm2。长江流域薯区和南方薯区鲜薯单产增幅高于北方薯区;北方薯区、长江流域薯区、南方薯区适宜施氮量分别为<75、75~150、75~150 kg/hm2。随对照组产量(地力产量)的增加,施氮的鲜薯产量、单株结薯数增幅均呈下降趋势,而单薯重增幅呈增加趋势。对照组产量≤25 t/hm2时,适宜施氮量为75~150 kg/hm2,地力产量为25~35 t/hm2和>35 t/hm2时,适宜施氮量为<75 kg/hm2。施氮处理下鲜食型甘薯增产幅度低于淀粉型甘薯,鲜食型甘薯适宜施氮量为<75 kg/hm2,淀粉型为75~150 kg/hm2。施氮鲜薯产量增幅最高的施钾(K2O)量为150~225 kg/hm2,尽管该施钾量范围内施氮处理的单株结薯数显著下降6.3%,但单薯重显著增加14.9%,导致鲜薯产量增加10.5%;施磷(P2O5)量为≤60 kg/hm2时,施氮处理的鲜薯产量、单株结薯数和单薯重增幅最高,分别为7.2%、4.9%和5.8%;氮、磷、钾适宜的配施比例为1∶0~0.8∶1~3。中性土壤(6.520 g/kg)的土壤条件下,施氮处理的鲜薯产量增幅最高。【结论】施氮有助于提升我国甘薯产量,但施氮效果受区域、地力产量、磷钾肥施用量、土壤基础肥力、甘薯类型等因素影响。因此,在甘薯生产中,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制定适宜的施氮方案,以提高氮肥利用率和甘薯产量。

分类号: S531

  • 相关文献

[1]施用改良剂对砂质土壤有机碳含量影响的整合分析. 刘天鸿,邬磊,梁飞,王军,任科宇,徐明岗,汤水荣,张文菊. 2024

[2]种植绿肥对我国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影响的整合分析. 李炫,肖大康,胡洋,胡仁,李锦涛,侯俊,韩天富,曹玉贤,年介响,张卫峰. 2024

[3]苏北沿海滩涂盐肥耦合对甘薯生长及土壤氮素营养的影响. 刘冲,王茂文,邢锦城,丁海荣,朱小梅,赵宝泉,董静,温祝桂,洪立洲. 2017

[4]贵阳鲜食甘薯品种筛选试验研究. 杨航,李晓慧,李云. 2018

[5]扦插期、生育期对鲜食甘薯产量与农艺性状的影响. 邵晓伟,吴列洪,张富仙,余文慧,李诚永. 2019

[6]淀粉型甘薯品种鉴定比较试验. 程国平,赵继献,傅玉凡,杨顺国,安兴智,杨正娟,聂志钦. 2021

[7]栽插密度和EBR浓度对甘薯鲜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罗元凯,李染秋,李宜蒙,唐维,刘亚菊. 2024

[8]不同肥密条件处理对甘薯产量与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贾赵东,马佩勇,郭小丁,谢一芝. 2011

[9]湖南甘薯连作障碍缓解肥的筛选及其应用效果. 康世东,黄艳岚,张亚,董芳,刘红梅,张超凡,张道微. 2024

[10]不同施氮条件下镇麦168籽粒产量与构成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蔡金华,陈爱大,李东升,曲朝喜,温明星. 2014

[11]追施氮肥对苏丹草光合特性及种子产量的影响. 庞立东,李卫军,朱进忠. 2014

[12]氮肥和密度对高粱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张瑞栋,曹雄,岳忠孝,梁晓红,刘静,黄敏佳. 2018

[13]氮肥运筹技术对直播早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张祥明,郭熙盛,李泽福,夏家发,胡润,刘春盛,叶北朝. 2008

[14]施氮对不同土壤肥力玉米氮素吸收和利用的影响. 郑伟,何萍,高强,沙之敏,金继运. 2011

[15]秸秆还田条件下氮肥对玉米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解占军,柳赟博,韩瑛祚,王秀娟. 2021

[16]剑麻麻茎还田及配施不同水平氮肥对土壤肥力和剑麻生长的影响. 谭施北,习金根,郑金龙,贺春萍,吴伟怀,梁艳琼,黄兴,李锐,易克贤. 2019

[17]稻草及氮调控对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 L.)生长和土壤性状的影响. 冯静琪,曹卫东,高嵩涓,常单娜,周国朋,石孝均. 2020

[18]施氮方式对玉米产量影响及其培肥效果评价. 刘慧颖,华利民,牛世伟. 2014

[19]稻秸还田提高我国南方典型稻田冬绿肥产量和养分积累. 冯静琪,曹卫东,高嵩涓,张海彬,韩文斌,武际,何铁光,李忠义,唐红琴,石孝均. 2022

[20]秸秆还田和氮肥供应对设施番茄土壤肥力与氮素淋溶的影响. 李杨,孙玉禄,刘晓辉,高晓梅,敖静. 202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