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禾谷孢囊线虫种群密度和冬小麦产量损失的关系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秀花

作者: 李秀花;高波;王容燕;马娟;陈书龙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禾谷孢囊线虫;接种密度;产量损失率;繁殖系数

期刊名称: 植物保护学报

ISSN: 0577-7518

年卷期: 2015 年 42 卷 01 期

页码: 124-12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明确禾谷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对小麦的危害,于2011年10月—2012年6月在自然环境条件下采用定量接种方法测定了其在不同接种密度下对冬小麦产量和线虫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禾谷孢囊线虫接种密度的增加,小麦的株高、穗长、小穗数、分蘖数和籽粒重均呈下降趋势。小麦产量随着接种密度的增加损失率增加,在接种密度大于29个卵和2龄幼虫/g土时,小麦产量损失率均达50%以上,接种密度为465个卵和2龄幼虫/g土时损失率最大,达到77.7%;当接种密度小于116个卵和2龄幼虫/g土时,禾谷孢囊线虫的最终密度随着接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接种密度大于该值时,最终线虫密度则随着接种密度的增加而减少;且其繁殖系数随着接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以小麦单株籽粒重为参数,利用Seinhorst模型拟合孢囊线虫密度与产量的关系,可知小麦对禾谷孢囊线虫的最低忍耐值为5个卵和2龄幼虫/g土,相对最低产量为0.23。

分类号: S435.12

  • 相关文献

[1]不同小麦品种(系)对禾谷孢囊线虫的抗性评价. 李秀花,马娟,高波,王容燕,陈书龙. 2019

[2]威廉环毛蚓消解牛粪最优条件的研究. 张翰林,王金庆,郑宪清,李双喜,张娟琴,何七勇,吕卫光. 2016

[3]不同温度和接种密度下亚心形扁藻增殖的初步研究. 李锋,葛长字,方建光,毛玉泽,于守团. 2007

[4]不同培养条件对马铃薯试管薯形成的影响. 吴秋云,汤浩,蔡南通,邱永祥,李光星,罗文彬. 2006

[5]影响玉米机械收粒质量因素的分析. 柳枫贺,王克如,李健,王喜梅,孙亚玲,陈永生,王玉华,韩冬生,李少昆. 2013

[6]稻套麦田优势杂草对小麦危害损失及防治指标研究. 李慈厚,张俊喜. 2006

[7]稻纵卷叶螟危害损失与防治指标研究. 梁家荣,刘树法. 2001

[8]不同密度稗对春玉米产量的影响. 王宇,黄春艳,郭玉莲,黄元炬,朴德万. 2014

[9]杂交早稻纹枯病产量损失及动态经济阈值的研究. 李湘民,华菊玲,宋爱芝,全茂发. 1996

[10]叶用莴苣上西花蓟马的防治指标研究. 苑广迪,万岩然,何秉青,徐宝云,吴青君. 2016

[11]日本看麦娘生物学、生态学特性. 沈国辉,管丽琴,石鑫,陆善庆. 2000

[12]夏谷田杂草为害损失预测模型的研究. 周汉章,刘红霞,薄奎勇,宋银芳,贾海燕,吕芃,赵宇,王新玉,刘恩魁,侯升林. 2012

[13]新疆玉米青枯病的发生及其对产量的影响. 郝彦俊,杨屾,郭文超,邱荣芳. 1997

[14]油菜菌核病为害损失估计和严重度与产量及产量构成成分关系研究. 程晓晖,刘越英,郭茂胜,黄军艳,郑在武,张凤启,周瑢,刘胜毅. 2011

[15]苹果园二斑叶螨的经济为害水平. 仇贵生,张怀江,闫文涛,殷万东,陈汉杰,岳强. 2012

[16]条锈病对不同抗性小麦品种的为害损失率和防治阈值研究. 阙亚伟,龚双军,王志清,向礼波,曾凡松,袁斌,薛敏峰,史文琦,刘万才,杨立军. 2023

[17]烟草根结线虫病产量损失估计的初步研究. 张振臣,周汝鸿. 1990

[18]山东主栽花生品种对疮痂病的抗性鉴定. 吴菊香,许曼琳,张霞,于静,郭志青,李莹,宋新颖,何康,李新国,周如军,迟玉成,万书波. 2021

[19]水稻高温热害模型研究及其在福建省的应用. 林聃,江敏,苗波,郭萌,石春林. 2023

[20]基于田间自然诱导法的甘薯基腐病种质资源抗性鉴定与评价研究. 沈升法,刘也楠,李兵,罗志高,刘伟明,吴列洪,项超. 202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