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元统计分析的辽东湾沉积物痕量金属地球化学特征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宋永刚

作者: 宋永刚;于彩芬;张玉凤;王昆;杜静;姜冰;宋伦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痕量金属;多元统计分析;地球化学;沉积物;辽东湾

期刊名称: 环境科学研究

ISSN: 1001-6929

年卷期: 2016 年 29 卷 05 期

页码: 692-69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研究辽东湾表层沉积物中痕量金属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可能产生的生物效应,于2015年在辽东湾设置38个采样点,采集表层沉积物样品,测定其中13种痕量金属污染物的含量,并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法对其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辽东湾表层沉积物中w(Al)、w(V)、w(Cr)、w(Mn)、w(Fe)、w(Co)、w(Ni)、w(Cu)、w(Zn)、w(As)、w(Cd)、w(Ba)和w(Pb)平均值分别为55 726.95、76.21、35.59、852.85、30 482.16、11.98、27.88、21.60、76.53、9.16、0.17、396.78和21.72 mg/kg;其中w(Al)最高,占63.51%;w(Fe)其次,占34.74%.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痕量金属受氧化还原环境影响强烈,V、Co、Ni、Cu、Zn、As、Cd在沉积物的氧化还原循环中易被Fe氧化物吸附,与Fe氧化物产生共生关系.Ba与Pb存在共生关系,具有相似的物质来源和地球化学特征;Mn是海洋沉积物中主要化学成分;Cr一般和沉积物中的陆地碎屑相结合.生态效应浓度评价表明,Ni和As偶尔会产生不利的生物效应,产生几率分别为97%和63%;Ni、As、Cu、Pb和Cr长期暴露会产生毒性效应,产生几率分别为100%、94%、74%、6%和3%,Zn和Cd不会产生毒性效应.根据对生物产生负面效应和毒性效应的概率,痕量金属污染程度的排序为Ni>As>Cu>Pb>Cr>Zn=Cd.

分类号: X55

  • 相关文献

[1]渤海西部晚更新世以来沉积地球化学研究. 蓝先洪,李日辉,陈晓辉,秦亚超,王中波,密蓓蓓. 2018

[2]中国东部近海沉积物地球化学:分布特征、控制因素与古气候记录. 石学法,刘升发,乔淑卿,姚政权,刘焱光. 2015

[3]西北太平洋黑潮源区沉积特征及黑潮输入对东海沉积物的影响. 王越奇,宋金明,袁华茂,李学刚,李宁,段丽琴. 2018

[4]黄海鳀鱼中痕量金属浓度与体长的关系. 高磊,万瑞景,吴莹,张经. 2009

[5]痕量金属元素土壤环境质量基准研究进展. 王小庆,马义兵,黄占斌. 2013

[6]渤海西部表层沉积物的地球化学记录. 蓝先洪,李日辉,王中波,陈晓辉,顾兆峰,徐晓达. 2017

[7]青藏高原羌南-保山板块都古尔地区早白垩世变质辉长岩:对班公湖-怒江洋俯冲闭合的制约. 刘一鸣,李才,李三忠,解超明,王明,范建军,刘金恒,郭润华. 2018

[8]南海东部管事海山铁锰结壳的矿物组成和地球化学特征. 刘兴健,唐得昊,阎贫,葛晨东. 2019

[9]沂沭断裂带中段南小尧金矿地球化学特征及矿床成因探讨. . 2019

[10]准噶尔盆地南缘四棵树凹陷主力烃源岩及油源对比. 张运波,王明健,杜治利,袁庆东. 2020

[11]超慢速扩张环境下超镁铁质岩系统的热液硫化物成矿机理以及启示. 曹红,孙治雷,刘昌岭,姜学钧,何拥军,黄威,尚鲁宁,王利波,张喜林,耿威,施美娟,李东义. 2018

[12]大兴安岭中段扎赉特旗地区石炭纪花岗岩的岩石成因、构造背景及对增生造山作用的指示. 马永非,刘永江,秦涛,孙巍,臧延庆. 2018

[13]太原盆地晚新生代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古环境意义-以清徐ZK01钻孔为例. 冯志强,沈梦娟,刘永江,魏荣珠,王权,白洋,郝书清,杜艳伟. 2023

[14]新疆断裂带泉水中细菌群落结构的PCR-DGGE分析. 吴江超,高小其,曾军,徐建华,杨晓芳,娄恺. 2011

[15]辽东湾不同型刺网捕捞性能的比较. 邢彬彬,郭瑞,李显森,赵宪勇,张国胜,许传才,孙珊,尤宗博. 2017

[16]辽东湾表层沉积物的重金属污染特征与质量评价. 蓝先洪,孟祥君,梅西,徐扬,黄龙,陈珊珊. 2018

[17]2018年6月渤海大型水母分布特征. 王朋鹏,张芳,孙松,杨涛. 2020

[18]辽东湾表层沉积物中生物标志物记录的浮游藻类生物量和群落组成特征. 梅西,孟祥君,王中波,王忠蕾,南青云. 2019

[19]辽东湾晚第四纪层序地层. 陈晓辉,孟祥君,李日辉. 2020

[20]辽东湾北部浅海中浮游植物群落的特征及其与水环境因素的关系. 郑文军,李耕,马波,张琥顺,赵静,柳晓雪,李忠红. 202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