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S1等位基因的差异表达参与弄岛野茶低咖啡碱的形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刘玉飞

作者: 刘玉飞;庞丹丹;陈春林;田易萍;孙云南;李友勇;陈林波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弄岛野茶;特异资源;TCS1;生物合成

期刊名称: 热带作物学报

ISSN: 1000-2561

年卷期: 2024 年 45 卷 001 期

页码: 23-2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本研究以弄岛野茶(MHLC)和云抗 10 号(YK10)茶树品种为实验材料,通过 HPLC 测定不同样品不同季节以及MHLC不同发育阶段叶和茎的生物碱含量;利用RT-PCR法克隆不同样品中的咖啡碱合成酶基因 1(TCS1)的编码区,并对其表达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MHLC 是一份天然低咖啡碱、高可可碱茶树种质资源,不同季节其可可碱含量均大于 23.00 mg/g,而咖啡碱的含量不足 4.00 mg/g;另外,MHLC芽中积累的咖啡碱和可可碱最高,在同一发育阶段下,叶片比茎具有更高的咖啡碱和可可碱,并且随着成熟度的提高,叶片和茎中的咖啡碱和可可碱均逐渐减少.通过基因克隆和定量分析发现:MHLC具有 2 种TCS1等位变异:TCS1b(仅具有可可碱合成酶活性)和TCS1d(同时具有可可碱和咖啡碱合成酶活性),其中TCS1b的高表达、TCS1d的极低表达很可能是导致 MHLC高可可碱、低咖啡碱的关键原因.本研究为低咖啡碱茶树育种提供材料,也为MHLC的有效利用提供分子基础.

分类号: S432.1

  • 相关文献

[1]贵州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生化多样性分析. 刘声传,段学艺,赵华富,魏杰,郭燕,鄢东海. 2014

[2]抗病高干特异资源材料徐781的特性鉴定和亲本利用评价. 李秀英,马代夫,李洪民,谢逸萍,李强,马飞. 2003

[3]高EGCG茶树品种的筛选及开发. 刘晓军,王小萍. 2010

[4]我国代表性茶树种质嘌呤生物碱的鉴定. 金基强,周晨阳,马春雷,姚明哲,马建强,陈亮. 2014

[5]高酯型儿茶素含量的茶树资源筛选研究. 林金科,陈荣冰,陈常颂,游小妹,张应根,陈林,李秀峰. 2005

[6]重庆地区玉米种质资源调查与收集. 董昕,刘剑飞,杨华,张晓春,张丕辉,官玲,余雪源,杨明,张继君,张谊模,张云贵,范彦,李淑君. 2018

[7]那西肽生物合成研究进展. 刘燕,闵勇. 2014

[8]链霉菌抗生素生物合成中的细胞色素P450酶. 朱婧,王青艳,杨登峰. 2019

[9]植物酚类物质研究进展. 周生茂,戴丹丽,曹家树. 2010

[10]鼠李糖乳杆菌JAAS8胞外多糖生物合成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戴大海,李盛钰,周义发,赵玉娟,张雪,曾宪鹏,杨贞耐. 2011

[11]引种红梨花青苷合成及相关因子变化. 张雪,王荔,瞿飞,刘卫,杨胜俊. 2017

[12]链球菌合成透明质酸的研究进展. 张容鹄,白洋,冯建成,温珍昌. 2010

[13]调控黄酮合成的主要MYB转录因子及其在苜蓿品质改良中的应用. 宋晓云,庞永珍,吴然然,郑广顺,高洪文. 2016

[14]竹黄菌发酵生产竹红菌素的研究进展. 章明晔,马燕军,雷秀云,田浩,王剑文. 2016

[15]不同物候期栽培远志的数字基因表达谱分析. 许晓双,薛英,张福生,秦雪梅,彭冰. 2016

[16]油菜素甾醇及其抗逆性研究进展. 石晓霞,朱永兴,许兴. 2013

[17]艾纳香黄酮类物质生物合成途径分析. 夏奇峰,赵致,刘红昌,官玲亮,庞玉新. 2016

[18]细菌纤维素的生物合成及在食品工业的应用. 郑梅霞,刘波,朱育菁,陈峥. 2019

[19]莴苣花青素研究进展. 邱正明,严承欢,黄燕,刘志雄,朱凤娟,吴金平,郭凤领. 2019

[20]Okaramine类生物碱——一类具有新颖杀虫机制的天然吲哚化合物. 张遵霞,王月莹,张亚妮,张志刚,王开梅.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