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在狐尾藻中的积累及亚细胞分布和化学形态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吴晓梅

作者: 吴晓梅;叶美锋;吴飞龙;徐庆贤;林代炎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狐尾藻;铜;亚细胞分布;化学形态;耐性机制

期刊名称: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ISSN: 1672-2043

年卷期: 2024 年 005 期

页码: 1114-112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探索狐尾藻对重金属铜的积累和耐性机制,本研究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不同浓度铜处理(0、20、50 mg·L-1)对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 L.)生长生理特性以及叶片表皮细胞形态的影响,分析各器官中铜吸收转运及铜在各组织器官亚细胞中的分布和化学形态.结果表明:各浓度铜处理下狐尾藻均能存活,但铜浓度高于50 mg·L-1时,狐尾藻根、茎、叶生物量相比对照(铜0 mg·L-1)处理降低53.48%、36.99%和32.22%.铜处理后,狐尾藻根、茎和叶铜含量分别为11.81~186.34、1.32~7.89、2.11~11.99 mg·kg-1,根系中铜含量均高于叶片和茎部.铜在狐尾藻中的亚细胞分布主要位于根、茎、叶的细胞壁部分(36.49%~49.61%、45.44%~49.92%、41.45%~55.92%),其次是可溶性组分(21.65%~25.99%、23.03%~27.65%、18.01%~34.63%).狐尾藻中铜的赋存化学形态以盐酸提取态、醋酸提取态和乙醇提取态为主,所占比例为76.34%~86.67%,均是活性较低的形态.因此,狐尾藻是铜富集较好的植物,其根部的耐性大于茎、叶.铜以吸附态或蛋白质、果胶酸盐等低活性形态赋存于细胞壁或可溶性组分(液泡)中是狐尾藻积累和耐受铜的重要机制.

分类号: X17%X52

  • 相关文献

[1]大麦中镉的亚细胞分布和化学形态及PCs合成的基因型差异. 陆仲烟,刘仲齐,宋正国,张长波,孙东发. 2013

[2]2个红麻品种在改良铅锌矿渣下的耐性研究. 龚紫薇,陈永华,陈基权,张倩妮,欧丹玲,柳俊. 2018

[3]不同铅水平下紫茎泽兰细胞内铅的分布和化学形态的分析. 齐成媚,李园,颜冬冬,王秋霞,郭美霞,曹坳程. 2016

[4]镉在海雀稗体内的分布及化学形态特征. 吴朝波,王蕾,郭建春,符少萍,刘姣,李瑞梅,江行玉,段瑞军. 2016

[5]不同铅水平下紫茎泽兰细胞内铅的分布和化学形态的分析. 齐成媚,李园,颜冬冬,王秋霞,郭美霞,曹坳程. 2015

[6]铜对食用菌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 孔维威,卢娇娇,孔维丽,袁瑞奇,韩玉娥,段亚魁,张玉亭,康源春. 2016

[7]外源铜和镍在土壤中的化学形态及其老化研究. 王诗宇,马义兵,黄占斌. 2009

[8]水稻作物对重金属镉的积累、耐性机理以及栽培调控措施进展. 仲晓春,陈京都,郝心宁. 2015

[9]狐尾藻在养殖污水净化中的作用原理及相关应用进展. 孙宏,李宁,汤江武,李园成,吴逸飞,沈琦,姚晓红,葛向阳. 2020

[10]稻草-狐尾藻治理养殖废水效应研究. 唐红琴,董文斌,李忠义,蒙炎成,韦彩会,王瑾,俞月凤,胡钧铭,张野,李婷婷,何铁光. 2018

[11]稻草-狐尾藻生态治理模式下狐尾藻的生长适应性研究. 唐红琴,董文斌,李忠义,肖润林,韦彩会,蒙炎成,朱小娇,何铁光. 2020

[12]两种沉水植物对上覆水和间隙水中各形态磷的影响. 杨文斌,高顺峰,万锐,孙祥,王赢. 2018

[13]狐尾藻净化生猪养殖场沼液的研究. 吴晓梅,叶美锋,吴飞龙,黄薇,林代炎. 2018

[14]狐尾藻对养殖废水的减控去污效果. 何铁光,蒙炎成,李忠义,韦彩会,张野,俞月凤,唐红琴,张俊辉,王瑾,李婷婷. 2017

[15]狐尾藻对生猪养殖场沼液Cu、Zn的富集与净化效果. 吴晓梅,叶美锋,吴飞龙,林代炎. 2018

[16]不同浓度养殖废水对狐尾藻生长性状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何铁光,李忠义,韦彩会,胡鈞铭,俞月凤,王瑾,张野,李婷婷,蒙炎成. 2018

[17]硫对水稻幼苗镉积累特性及亚细胞分布特征的影响. 潘瑶,尹洁,高子平,王景安,刘仲齐. 2015

[18]锌对粳稻幼苗镉吸收转运特性的影响. 尹洁,赵艳玲,徐莜,高子平,崔冠男,王景安,刘仲齐. 2016

[19]水稻幼苗镉积累特征和离体叶片耐镉性的基因型差异. 王龙,杨益新,高子平,尹洁,刘洋,张长波,汤继华,刘仲齐. 2016

[20]元江普通野生稻后代镉分布特点及镉积累动态变化规律. 曾民,陈佳,李娥贤,殷富有,王玲仙,曾黎琼,郭蓉. 202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