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侧沟茧蜂气味结合蛋白MmedOBP18的原核表达及配体结合特性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宋玄

作者: 单双;王山宁;陶宇逍;李瑞军;张永军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中红侧沟茧蜂;气味结合蛋白;MmedOBP18;荧光免疫定位;配体结合特性;化学感受

期刊名称: 昆虫学报

ISSN: 0454-6296

年卷期: 2019 年 02 期

页码: 150-15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目的】研究中红侧沟茧蜂Microplitis mediator气味结合蛋白MmedOBP18在触角中的表达定位,解析MmedOBP18重组蛋白的配体结合特性。【方法】原核表达中红侧沟茧蜂气味结合蛋白MmedOBP18;采用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研究MmedOBP18在中红侧沟茧蜂雌蜂触角中的表达定位;通过荧光竞争结合实验分析MmedOBP18重组蛋白与99种候选配体的结合特性。【结果】在原核表达系统中成功表达MmedOBP18重组蛋白。荧光免疫定位结果显示MmedOBP18主要表达在触角锥形感器Ⅰ内的淋巴液中。荧光竞争结合实验结果表明,MmedOBP18重组蛋白能够与16种候选配体结合,与低挥发性植物挥发物2-十三酮、十二醛、十四酸和十一酸的结合能力最强,其解离常数K_i值分别为5.21, 6.42, 6.49和6.58μmol/L;而且MmedOBP18重组蛋白与非挥发性植物次生物质棕榈酸、棉酚、槲皮素及亚麻酸也有较强的结合能力,K_i值分别为3.86, 5.07, 5.08和6.51μmol/L;此外,MmedOBP18重组蛋白与鳞翅目昆虫性信息素组分顺-9-十四碳烯醛及顺-11-十六碳醛表现出较强的结合能力,K_i值分别为9.09和11.67μmol/L,提示该蛋白在寄主定位过程中可发挥重要的作用。【结论】中红侧沟茧蜂气味结合蛋白MmedOBP18能够结合长链低挥发和非挥发性化合物,推测其在嗅觉和味觉识别中发挥双重功能,主要参与对寄主和寄主生境的化学信息的近距离识别。

分类号: S476.3

  • 相关文献

[1]气味结合蛋白MmedOBP19在中红侧沟茧蜂足部的表达及配体结合特征. 王山宁,彭勇,单双,郑瑶,李瑞军,张永军,郭予元. 2017

[2]白蜡窄吉丁气味结合蛋白AplaOBP3的免疫定位及配体结合特性. 宋玄,王泽华,单双,张永军,王山宁. 2021

[3]多异瓢虫气味结合蛋白HvarOBP2的基因克隆及配体结合特性分析. 唐浩宇,刘靖涛,谢佼昕,羿超群,刘晓旭,张永军,孙洋. 2022

[4]棉花-棉铃虫-侧沟茧蜂三级营养间的化学通讯机制初步研究. 张永军,王桂荣,苏宏华,于惠林. 2006

[5]小地老虎化学感受蛋白AipsCSP8的表达及配体结合特性分析. 苏旭,张永军,耿亭,李静,谷少华. 2019

[6]鱼类嗅觉系统功能与行为生态研究进展. 魏凯,陈春山,张旭光,郭弘艺,李超,马龙,郭明磊. 2017

[7]大灰优蚜蝇雌成虫足感器扫描电镜分析. 吴基楠,董婉莹,刘同先,王冰,王桂荣. 2024

[8]化学信息介导的昆虫产卵行为及机制研究进展. 董婉莹,陈瑞朋,吴基楠,王冰,王桂荣. 2023

[9]中红侧沟茧蜂化学感受蛋白MmedCSP1的结合特征. 张永军,苏宏华,高希武,郭予元. 2009

[10]2种侧沟茧蜂对草地贪夜蛾的寄生效果. 路子云,杨小凡,马爱红,冉红凡,刘文旭,李建成. 2020

[11]侧沟茧蜂繁蜂器的研制及操作规程. 王德安,王金耀,陈红印. 2001

[12]19种防治棉叶螨药剂室内毒力测定及安全性评价. 黄雄英,曹坳程,张永军,陈小霞,齐淑华,朱文达. 2006

[13]中红侧沟茧蜂触角超微结构. 张永军,吴孔明,郭予元. 2012

[14]中红侧沟茧蜂对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的传播作用. 查萌,田志强,李建成,路子云,李贞,张松斗,刘小侠. 2023

[15]中红侧沟茧蜂成虫日龄及粘虫幼虫龄期对寄生效果的影响. 李建成,张青文,刘小侠,潘文亮. 2005

[16]3种生物防治技术对夏玉米害虫的防治效果. 贾彦华,陈秀双,路子云,刘文旭,屈振刚. 2010

[17]补充不同营养物质对中红侧沟茧蜂生长发育的影响. 张永军,文礼章. 2011

[18]中红侧沟茧蜂寄生对粘虫幼虫取食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路子云,马爱红,冉红凡,刘文旭,刘小侠,李建成,张青文. 2016

[19]中红侧沟茧蜂嗅觉受体MmedOr2基因的克隆及组织表达谱. 王山宁,路子云,刘泽文,张永军,郭予元. 2014

[20]中红侧沟茧蜂寄生对寄主粘虫血淋巴糖类、脂类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李文香,王士军,路子云,郭会婧,李建成,刘小侠,张青文.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