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花生脂肪酸组成的遗传变异及远缘杂交创造高油酸低棕榈酸花生新种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姜慧芳

作者: 姜慧芳;任小平;黄家权;雷永;廖伯寿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野生花生;脂肪酸;遗传变异;远缘杂交;种质创新

期刊名称: 作物学报

ISSN: 0496-3490

年卷期: 2009 年 35 卷 01 期

页码: 25-3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花生属19个近缘野生物种87份种质和113份栽野远缘杂交后代为材料,系统分析野生花生脂肪酸组成的遗传变异及其在栽培种花生脂肪酸改良中的潜力。结果表明,野生花生的棕榈酸含量与栽培种花生相似,硬脂酸和油酸含量略低于栽培种花生,亚油酸含量略高于栽培种。不同物种间以及同一物种内不同资源间的脂肪酸组成存在较大差异。A.rigonii棕榈酸含量较低,A.pusilla和A.duranensis油酸含量较高,A.batizocoi亚油酸含量较高,A.rigonii和A.duranensis油酸和亚油酸含量变幅较大。发掘出油酸含量达60%以上的野生资源2份(19-6,A.duranensis和23-1,A.sp.),亚油酸含量达40%以上的资源7份,其中A.rigonii(编号为11-4)亚油酸含量高达48%,是目前所发现的花生资源中亚油酸含量最高的种质。远缘杂交后代脂肪酸的变异远远超过亲本间的差异,而且不同组合间的棕榈酸、硬脂酸、油酸和亚油酸含量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通过远缘杂交获得了6份油酸含量达64.0%以上且棕榈酸含量在8.5%以下的新种质,其中yz8913-8油酸含量达67.85%,比其栽培种亲本提高近30个百分点,且棕榈酸含量仅7.60%。SRAP检测表明,这6份远缘杂交后代除整合了亲本的DNA片段外,还产生了新的DNA片段,有的还丢掉了亲本的某些片段。农艺性状分析表明,其中4份种质的综合农艺性状较好,具有重要育种利用价值。

分类号: S565.2

  • 相关文献

[1]白菜与埃塞俄比亚芥远缘杂交种质创制及黑腐病抗性转育. 张双双,苏维,刘阳,王海平,宋江萍,阳文龙,贾会霞,张晓辉,李锡香. 2021

[2]观赏植物远缘杂交后代的鉴定方法. 邓衍明,贾新平,梁丽建. 2016

[3]玉米与大刍草远缘杂交创新玉米新种质. 曹利萍,张效梅,任元,张丛卓. 2012

[4]12C6+重离子束辐照玉米后代的生物学效应. 周文期,周玉乾,刘忠祥,连晓荣,王晓娟,何海军,杨彦忠,寇思荣. 2019

[5]甘蓝型油菜与红菜薹的杂种及其后代遗传变异分析. 李亭亭,徐跃进,万正杰,张艳. 2011

[6]基于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靶向敲除OsFAD2创制高油酸水稻突变体. 任代胜,刘浩,乔保建. 2021

[7]野生花生高油基因资源的发掘与鉴定. 姜慧芳,任小平,王圣玉,黄家权,雷永,廖伯寿. 2010

[8]野生花生AdWRKY37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王鹏飞,王月华,胡子滢,赵传志,陈万钧,王咏梅. 2017

[9]花生野生种超长链脂肪酸的鉴定评价. 郭建斌,晋高锐,郭朋霞,陶顺玉,李威涛,陈伟刚,喻博伦,黄莉,周小静,刘念,罗怀勇,姜慧芳. 2023

[10]野生花生Hsp70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徐日荣,熊发前,唐兆秀. 2016

[11]野生花生高油种质DNA指纹身份证构建. 赵新燕,黄莉,任小平,姜慧芳,陈玉宁. 2010

[12]野生花生全基因组抗病相关LOX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宋辉,赵术珍,侯蕾,乔善良,赵传志,李爱芹,王兴军. 2015

[13]源于栽培种花生的EST-SSR引物对野生花生扩增的多态性. 唐梅,陈玉宁,任小平,黄莉,周小静,严海燕,姜慧芳. 2012

[14]小麦远缘杂交的珍贵种质沙丘小麦. 郑殿升,马瑞,刘三才,宋春华. 2000

[15]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及其在小麦新种质创造中的应用. 何盛莲,崔党群,陈军营,陈新建,雷振生,吴政卿,方保停. 2006

[16]河南省油菜遗传育种研究进展与主要成效. 张书芬,朱家成,王建平,文雁成,张书法,何俊平,曹金华,蔡东芳,赵磊. 2016

[17]苏玉糯1号及其亲本的种质创新利用进展. 黄小兰,薛林,石明亮,陈国清,陆虎华,孙权星,彭长俊,陈小晖,陆冬梅. 2012

[18]糯玉米自交系衡白522的种质创新研究. 陈建军,黄小兰. 2012

[19]茶梅品种资源的收集保存、鉴定评价及种质创新. 林田,李天菲,杨华,李寿国,葛国军,罗利军. 2012

[20]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发现利用研究及展望. 朱仁山,李绍清,李阳生,余金洪,黄文超,朱英国.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