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种不同外形凤冈绿茶的儿茶素、氨基酸和香气组分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俊红

作者: 王俊红;吴艳;朱永霞;吴小勇;李世合;刘晓霞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儿茶素组分;氨基酸组分;香气组分;绿茶

期刊名称: 广西林业科学

ISSN: 1006-1126

年卷期: 2023 年 52 卷 002 期

页码: 192-199

摘要: 为探究凤冈锌硒绿茶的品质特征,以凤冈翠芽绿茶、卷曲形绿茶和直条形绿茶为研究对象,对3种不同外形绿茶的儿茶素、氨基酸和香气组分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3种不同外形绿茶的儿茶素组分和氨基酸组分含量差异显著;儿茶素组分总量表现为直条形绿茶(155.04 mg/g)>卷曲形绿茶(152.74 mg/g)>翠芽绿茶(152.74 mg/g),氨基酸组分总量表现为翠芽绿茶(22.57 mg/g)>直条形绿茶(22.24 mg/g)>卷曲形绿茶(20.32 mg/g).3种不同外形绿茶共检测出48种香气组分,其中翠芽绿茶39种、卷曲形绿茶37种和直条形绿茶33种.3种不同外形绿茶的苦涩味程度均较低,含有有利于提升鲜爽和甜味、减轻苦味的氨基酸组分最多的是直条形绿茶,其次是翠芽绿茶,最少的是卷曲形绿茶.苯乙醇、壬醛可能是决定凤冈锌硒绿茶香气的关键化合物.

分类号: S571.1

  • 相关文献

[1]不同外形凤冈红茶儿茶素、氨基酸和香气组分分析. 王俊红,周朝学,安涛,金祥生,简练双,刘晓霞. 2023

[2]蓝光、红光对工夫红茶萎凋中鲜叶氨基酸和儿茶素组分含量的影响. 黄藩,陈琳,周小芬,叶阳,朱宏凯. 2015

[3]适宜氮肥施用量显著提升夏季绿茶品质. 刘美雅,汤丹丹,矫子昕,石元值,马立锋,张群峰,阮建云. 2021

[4]贵州大树茶儿茶素组分及其品质分析. 段学艺,胡华健,朱强,王家伦,陈正武,何萍,高秀兵. 2013

[5]基于儿茶素组分的石阡苔茶茶树资源品质特性分析. 林开勤,魏杰,汪安然,刘声传,周富裕,梁思慧,曾令飞,鄢东海. 2023

[6]茶叶儿茶素组分HPLC测定中的提取方法研究. 吕海鹏,林智,谷记平,郭丽,谭俊峰. 2007

[7]茶树杂交F1儿茶素组分含量与红碎茶品质的关系. 邓少春,陈林波,陈春林,徐丕忠,包云秀,田易萍. 2019

[8]利用特征氨基酸组分分析与显微观察鉴别掺假鱼粉. 徐洁,钱爱萍,陈体强,饶秋华. 2004

[9]薄壳山核桃胚发育过程中主要营养成分的变化. 卢翔,李效文,夏海涛,王正加,王金旺. 2018

[10]不同品种小米主要营养成分及氨基酸组分评价. 冯耐红,侯东辉,杨成元,陈丽红,李婧,岳忠孝,沈群,田翔. 2020

[11]不同产区绿茶氨基酸及矿物元素分析评价. 王雪萍,高士伟,郑鹏程,叶飞,王胜鹏,龚自明. 2020

[12]谷子萌芽期营养品质变化及氨基酸组分评价. 冯耐红,岳忠孝,侯东辉,李婧,陈丽红,杨成元. 2020

[13]R5期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不同品质类型大豆籽粒氨基酸组分的影响. 宋柏权,赵黎明,林思宇,冯乃杰,杨骥,李建英,郑殿峰. 2012

[14]高纬度地区大豆蛋白含量及氨基酸组分表型鉴定与聚类分析. 邱红梅,杨春明,高淑芹,侯云龙,马晓萍,孙星邈,郑宇宏,王跃强,王曙明. 2014

[15]不同鲜叶嫩度名优绿茶氨基酸组分差异分析. 王雪萍,滕靖,郑琳,刘盼盼,桂安辉,冯琳,龚自明. 2019

[16]电子束剂量率对冷却牛肉蛋白品质和感官特性的影响. 程述震,王晓拓,张洁,解新方,王志东. 2017

[17]菜粉蝶颗粒体病毒包涵体蛋白的特性. 苏金,付仓生,尤崇杓. 1990

[18]玉米品质基因聚合对子粒氨基酸组分及醇溶蛋白的影响. 韩小花,岳润清,郭书磊,燕树锋,卢彩霞,范艳萍,陈娜娜,刘璐,傅晓雷,池海锋,铁双贵. 2018

[19]基于L*a*b*表色系定量描述40个马铃薯品种褐变动态发生规律和差异性及其与氨基酸组分关系的研究. 孙俪娜,祁岩龙,刘峰娟,徐艳文,于洋,张忆洁,宋鱼. 2022

[20]硒镧复合作用下姬松茸氨基酸数量性状的因子分析. 江枝和,肖淑霞,翁伯琦,雷锦桂,唐翔虬,王义祥.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