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胚培养创造2抗白粉病簇毛麦6VS端体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辉

作者: 李辉;陈孝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簇毛麦;幼胚培养;端体;谷草转氨酶;醇溶蛋白;原位杂交;白粉病;抗病性

期刊名称: 植物学报(英文版)

ISSN: 1672-9072

年卷期: 2002 年 002 期

页码: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通过白粉病抗性鉴定,生化标记及分子原位杂交相结合的方法,从小麦(Triticum aestivumL)幼胚培养组合T240(普通小麦*小麦-簇毛麦(Haynaldia villosaLam)6D/6V异代换系)的32个SC2代株系中,筛选出T240-6株系,其所有的抗白粉病单株均缺失簇毛麦6V染色体长臂上的谷草转氨酶位点GOT-V2,而具有短臂上的醇溶蛋白位点Gli-V2.细胞学染色体观察表明,该株系的所有抗病单株均具有1-2个端体,这些端体不能与小麦染色全配对,双端体之间可以配对,经原位杂交分析,端体杂交呈阳性,表明它们均为簇毛麦6V染色体短臂(6VS).

分类号: Q943.1%S512.9

  • 相关文献

[1]幼胚培养创造抗白粉病簇毛麦6VS端体(英文). 李辉,陈孝,辛志勇,徐惠君,杜丽璞,马有志. 2002

[2]组织培养诱导普通小麦——簇毛麦抗白粉病易位系研究. 李辉,陈孝,辛志勇,徐惠君,马有志. 2005

[3]簇毛麦端体6VS的显微切割及其专化DNA序列的克隆和分析(英文). 孔凡晶,陈孝,马有志,辛志勇,李连成,张增艳,林志姗. 2002

[4]普通小麦-簇毛麦6DL/6VS抗白粉病易位系的选育及鉴定. 李辉,陈孝,辛志勇,马有志,徐惠君. 1999

[5]一个成株抗白粉病小麦-簇毛麦T2DS·2V#6L易位系的选育. 侯富,金银禹,张婷,王洋,孔令娜,张瑞奇. 2024

[6]不同小麦背景小簇麦双二倍体的品质、抗病性及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 傅杰,周荣华,赵继新,陈漱阳,杨群慧. 2001

[7]小簇麦新种质的品质、抗病性及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 傅杰,周荣华,陈漱阳,杨群慧,赵继新. 2001

[8]甜瓜白粉病苗期抗病性鉴定方法. 张若纬,彭冬秀,武云鹏,李素文,肖瑜,运洁,王钦,张国华,田力鹏,吴均. 2017

[9]富士苹果MdWRKY40b基因克隆及其对白粉病的抗性分析. 罗昌国,袁启凤,裴晓红,吴亚维,郑伟,章镇. 2013

[10]贵协3号对小麦赤霉病、条锈病及白粉病的抗病性. 肖松,陈天青,高旭,王伟,张庆勤,张立异. 2016

[11]抗白粉病黄瓜品种的叶片组织结构及其生理生化. 陈夕军,朱键鑫,陈羽,张青,张家豪,张孝然,黄奔立. 2015

[12]梨树对白粉病抗性与叶片结构的关系. 曹素芳,王玮,赵明新,曹刚,李红旭. 2021

[13]内生真菌对醉马草白粉病抗性的影响. 柳莉,郭长辉,吕卉,古丽君,李春杰. 2015

[14]2015-2018年度山西省小麦区域试验品种及育种材料抗病性评价. 刘敏捷,原宗英,武英鹏. 2020

[15]山西小麦品种和育种材料抗锈病、白粉病鉴定. 原宗英,武英鹏,夏宏,张治家,夏青. 2017

[16]冬小麦品种抗、感白粉病性能变异动态研究. 王海燕,张忠山. 1999

[17]利用SSR标记分析青稞白粉病抗性遗传多样性. 杨春葆,原红军. 2019

[18]2017~2018年四川省小麦区试品种(系)综合抗病性鉴定与分析. 肖万婷,夏先全,魏会廷,叶慧丽. 2019

[19]两个小麦生产品种抗白粉病遗传分析. 代君丽,刘红彦,王俊美,李洪连. 2011

[20]黄瓜核心种质对白粉病的田间抗性评价. 程嘉琪,沈镝,李锡香,宋江萍,王海平,邱杨.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