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抗黑星病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全辉

作者: 李全辉;李锡香;王海平;邱杨;宋江萍;张晓辉;沈镝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黄瓜;黑星病;抑制性消减杂交;差异表达

期刊名称: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ISSN: 1672-1810

年卷期: 2013 年 14 卷 03 期

页码: 501-506+51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抗黑星病黄瓜材料HX1为试材,接种黑星病菌(Cladosporium cucumerinum)2 h、8 h、20 h、32 h和72 h的叶片作为试验方(Tester),相应的未接种叶片作为对照方(Driver),利用SSH技术,构建了黑星病菌侵染初期的正向和反向cDNA-SSH文库。用巢式引物PCR检测插入片段,获得了200个阳性克隆,通过测序,除去重复序列,共得到105个Unique ESTs,其中50个为singleton,55个为contings。与非冗余蛋白数据库进行BLASTx比对,结果显示,17条ESTs未找到同源序列,88条非重复序列和已知基因的同源性较高,占全部ESTs序列的83.8%,其中86条ESTs与非冗余蛋白数据库已知功能的蛋白具有高度的相似性。结合高密度点阵膜杂交差异筛选,阳性率为75.0%。经初步分析这些序列的功能,差异表达的ESTs功能涉及能量和基础代谢、信号转导、蛋白和核酸代谢、光合作用及逆境中特异表达的基因等方面,为研究黄瓜抗黑星病基因提供了依据。

分类号: S642.2

  • 相关文献

[1]日本血吸虫7d童虫消减cDNA文库的构建及测序分析. 王欣之,矫矫,石耀军,冯新港,苑纯秀,金亚美. 2008

[2]日本血吸虫性别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及研究. 夏艳勋,林矫矫,赵传壁,陈益,贺桂芬. 2008

[3]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的应用. 李小庆,景志忠. 2009

[4]月季突变体抑制差减杂交cDNA文库构建及分析. 谢吉容,梁国鲁,唐开学,张灏,程在全,黄兴奇. 2007

[5]黄瓜枯萎病—白粉病—褐斑病—黑星病多抗性鉴定技术研究. 王惠哲,李淑菊. 2010

[6]兼抗黄瓜枯萎病、角斑病和黑星病育种材料苗期筛选. 李光,李淑菊,王惠哲. 2007

[7]AFLP,SSR在黄瓜黑星病抗感材料上的多态性比较. 孙小红,杜胜利,张桂华,王葆利,郭蔼光,裴国亮. 2006

[8]黄瓜病害苗期多抗性鉴定方法的评价. 赵国云,王惠哲,李淑菊. 2008

[9]与黄瓜抗黑星病相关基因紧密连锁的SSR标记. 王惠哲,李淑菊,管炜. 2009

[10]不同黄瓜材料对黑星病的抗性评价. 王惠哲,张有为,李淑菊,杨瑞环,邓强,曹明明. 2018

[11]黄瓜枯萎病、炭疽病、褐斑病、黑星病苗期抗源材料筛选试验. 王惠哲,李淑菊,杨瑞环,管炜. 2013

[12]与黄瓜抗黑星病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研究. 张桂华,韩毅科,孙小红,李淑菊,魏爱民,杜胜利. 2006

[13]SSR标记和苗期人工接种鉴定黄瓜抗黑星病种质资源. 王惠哲,邓强,张有为,李淑菊,杨瑞环,曹明明. 2019

[14]黄瓜种质资源对黑星病的抗病性研究. 李淑菊,马德华,霍振荣,庞金安. 2003

[15]黄瓜黑星病苗期人工接种抗病性鉴定技术研究. 关钟燕,林蔚杉,张志新,柳景兰. 1993

[16]黄瓜品系WIS2757对黄瓜枯萎病生理小种4和黑星病的抗性遗传与连锁分析. 毛爱军,张峰,张丽蓉,王永健. 2008

[17]高温诱导黄瓜抗黑星病研究. 李宝聚,彭霞薇,王福建,彭仁. 2001

[18]温室栽培最佳选择 津优31号 津优32号. 张有伟,孟攀奇. 2006

[19]抗黑星病黄瓜新品种'津冬369'. 王惠哲1,2,杨瑞环1,2,邓强1,曹明明1,李淑菊1. 2022

[20]高温高湿对黄瓜黑星病菌孢子萌发及侵染的影响. 李宝聚. 200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