芽孢杆菌复合菌群的构建及其对野燕麦除草活性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秀雨

作者: 张秀雨;马秀花;李玮;沈硕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芽孢杆菌;复合菌群;野燕麦;除草活性;杀草谱;作物安全性

期刊名称: 南方农业学报

ISSN: 2095-1191

年卷期: 2022 年 012 期

页码: 3444-345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构建芽孢杆菌复合菌群,优化菌群组合并研究其杀草谱、作物安全性及对野燕麦的除草活性,为开发新型生物除草菌剂提供新思路和理论依据。【方法】以课题组前期筛选到的芽孢杆菌D30202、JZ1-1-9、JZ2-4-15和JZ2-2-1为材料,采用皿内对峙试验测定菌株间的相容性,并结合分光光度法测定菌株生长曲线,确定构建复合菌群的菌株和组合时期;通过种子萌发袋法测定复合菌群对杂草种子萌发的根长、芽长抑制率和干重、鲜重抑制率以优化菌株组合类型;采用盆栽试验对最优组合菌群进行杀草谱及作物安全性评价,测定作物叶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3种防御酶活性作为对野燕麦除草活性反应的指标。【结果】待选菌株两两之间无拮抗关系且生长周期一致,由菌株D30202、JZ1-1-9和JZ2-4-15构建的复合菌群2-9-15为最优组合。菌群2-9-15抑制野燕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综合效果最明显,根长和芽长抑制率分别为39.17%和73.49%,幼苗鲜重和干重抑制率分别为25.11%和21.26%。盆栽试验结果显示,菌群2-9-15的除草广谱性及作物安全性均优于精喹禾灵,除禾本科作物青稞外,菌群2-9-15对玉米、藜麦、小麦、蚕豆、豌豆和马铃薯等当地主栽作物安全性高。3叶期野燕麦分别经精喹禾灵和菌群2-9-15喷施处理3 d后,叶片MDA含量、SOD和CAT活性下降趋势一致。【结论】复合菌群2-9-15具有较高的抑草活性及广谱性,具有开发为防治野燕麦等禾本科杂草生防制剂的潜力。

分类号: S476%S451.1

  • 相关文献

[1]一株高地芽胞杆菌D30202的抑草活性及作用机制初探. 张秀雨,李伟佳,沈硕. 2022

[2]甲磺草胺除草活性及对甘蔗的安全性研究. 马永林,马跃峰,郭成林,王彦辉,黄辉晔,覃建林. 2019

[3]植物源除草剂壬酸除草活性及其应用技术的研究. 钱振官,沈国辉,李涛,柴晓玲,温广月. 2010

[4]茄链格孢Alternaria solani DT-15除草活性及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朱海霞. 2023

[5]链格孢菌DT-XRKA菌株的除草活性及对作物的安全性. 程海洋,程亮,朱海霞,李娟,魏有海,郭青云. 2024

[6]3株酵母菌的分离鉴定及发酵液除草潜力的研究. 施生姣,宋维敏,程亮,魏有海. 2022

[7]链格孢菌DT-DYLC菌株的除草活性及对作物的安全性. 程海洋,程亮,朱海霞,李娟,魏有海,郭青云. 2023

[8]杂草致病菌株GD-0221的分离、鉴定与除草潜力. 李祥,朱海霞. 2022

[9]分离菌株DT-08C的鉴定及其除草活性和对作物的安全性. 程海洋,程亮,朱海霞,李娟,魏有海,郭青云. 2023

[10]野燕麦病原真菌的鉴定及其除草活性和对作物的安全性. 程海洋,朱海霞,李娟,王信,程亮. 2024

[11]内生真菌HL-1的除草活性及对作物的安全性. 程亮,郭青云. 2015

[12]3株镰刀菌的鉴定、对野燕麦的致病力及其对5种作物的影响. 朱海霞,程亮,郭青云. 2010

[13]燕麦镰刀菌 GD-2毒素对野燕麦的除草活性研究. 程亮,郭青云. 2016

[14]燕麦镰刀菌GD-2毒素对野燕麦的除草活性研究(英文). 程亮,郭青云. 2016

[15]青海高原主栽春小麦品种根际优势微生物菌株抑草活性研究. 赵栋,李玮. 2023

[16]适应玉米的溶磷细菌筛选及其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梅新兰,闪安琪,蒋益,韦中,王誉瑶,王世梅,沈其荣,徐阳春,刘建. 2016

[17]基于混合培养和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的复合净水功能菌群构建. 王新,汤江武,吴逸飞,姚晓红,孙宏,沈琦,李园成. 2019

[18]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筛选低温秸秆降解菌群的研究. 何志刚,刘慧屿,刘艳,隽英华,王秀娟,董环,韩瑛祚. 2021

[19]复合菌群的构建及其对COD去除率的影响. 赵永坤,朱昌雄,李良生,于化泓. 2009

[20]复合菌群CD-1对氯氰菊酯的降解特性研究. 李艳波,陈晓波,史怀.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