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间套作种植技术研究进展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孙明明

作者: 孙明明;王萍;吕世翔;李智媛;王冠;王晓丽;宋昊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大豆;间套作;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

期刊名称: 大豆科学

ISSN: 1000-9841

年卷期: 2017 年 36 卷 05 期

页码: 818-82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间套作技术是一种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提高土壤产出率,增加农民受益,生态环保的农业种植技术。大豆间套作历经数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应用。文章对现有的大豆间套作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包括玉米-大豆、甘蔗-大豆、马铃薯-大豆、木薯-大豆、幼树-大豆及大豆的其它间套作类型,对各间套作体系中的品种选择、播期、行比配置、养分调节及光合特性等内容进行了总结和概括,指出耐荫性大豆品种缺乏、机械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并对大豆间套作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大豆间套作种植技术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分类号: S344`S565.1

  • 相关文献

[1]西北沿黄灌区不同作物间套作大豆产出效果分析. 陈光荣,张国宏,王立明,杨如萍. 2013

[2]麦玉豆全年复种方式与供N水平及分配重心的平衡关系. 何元农,黄建斌,王清华,何言章. 1993

[3]林果茶桑园与大豆间套作模式可行性分析. 刘佳,祝进,黄继平,张国薇. 2024

[4]小麦行间冬副作物与麦玉豆复种系统生产力的关系. 何元农,何言章,王清华. 1992

[5]油用牡丹-大豆间套作栽培技术. 李晓莎,杨华,陈涛,戚永奎,施洋,朱明. 2021

[6]棉田间套作理论基础及基本模式. 钱泽岭,赫明涛,王军,张明,水玉林. 2004

[7]我国南方蔬菜设施栽培可持续发展对策. 沈善铜. 1999

[8]毕节地区马铃薯不同间套作的栽培技术模式研究. 王文秀,成马丽,聂宗顺,蒋燕,肖丽,王惠,何庆才. 2003

[9]江苏沿江地区以大麦为主体的间套作种植方式初探. 江银荣,潘宝国,魏亚凤,陆惠康. 2011

[10]镉低积累作物筛选及其与超富集植物间套作应用进展. 王永平,杨万荣,廖芳芳,邢丹,张爱民. 2015

[11]马铃薯蚕豆间套作边行效应对马铃薯块茎品质影响研究. 李萍,张永成,田丰. 2012

[12]马铃薯蚕豆间套作系统的生理生态研究进展与效益评价. 李萍,张永成,田丰. 2012

[13]苎麻间套作的应用研究进展. 刘楠楠,杨瑞芳,白玉超,李雪玲,黄敏升,崔国贤. 2016

[14]槟榔、橡胶化感作用的初步研究. 颜桂军,朱朝华,陈秋波,邱庆军,刘美珍. 2006

[15]福建省三明市木薯间套作玉米、大豆和花生的高效栽培模式. 周高山,黄洁,张乙珍,周建国. 2013

[16]火龙果间套作豆科作物试验探索. 周洁琼,解华云,邓筱艳. 2018

[17]哈密瓜间作娃娃菜设施栽培技术. 买买提·艾合买提,努尔孜叶古丽·马合木提,刘志刚. 2018

[18]高粱间套作栽培模式研究进展. 彭方丽,周棱波,汪灿,张国兵,杜月红,邵明波. 2020

[19]小麦间套作苜蓿对土壤养分及作物养分吸收效率的影响. 李恩慧,王玉慧,杨慎骄,张晓红,吴琼. 2020

[20]非寄主植物间套作对马铃薯甲虫种群及其天敌的影响. 黄未末,周晓静,李超,刘娟,廖江花,马虎,丁新华.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