粳型两系杂交水稻株高、穗部性状与产量性状比较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夏明
作者: 夏明;郑文贵;陈广红;王绍林;郑英杰;王莹;李林蔚;王彤;于亚辉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粳稻;两系杂交稻;穗部性状;产量;比较分析
期刊名称: 北方水稻
ISSN: 1673-6737
年卷期: 2023 年 53 卷 004 期
页码: 10-13
摘要: 研究以新配制的 48 份粳型两系杂交稻组合及越光和盐丰 47 为试验材料,对粳型两系杂交稻杂交组合的株高、产量及穗部性状进行比较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杂交稻新组合株高的差异较大,变化范围为98~129.0 cm,极差为 31 cm.粳型两系杂交稻新组合穗部性状各指标均存在较明显差异,其中变异系数最大是单穗秕粒数,变异系数达 74.04%.
分类号: S511.033
- 相关文献
[1]粳稻穗部、叶部性状对产量的影响. 殷延勃,马洪文,王昕,武绍湖. 2009
[2]山西小麦品(系)种穗部与籽粒性状分析. 张东旭,张俊灵,闫金龙,孙美荣,张树彬. 2017
[3]江苏省主要粳稻品种穗部性状及其与产量构成的关系. 董明辉,赵步洪,徐大勇,陈培峰,顾俊荣. 2015
[4]粳稻穗部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马洪文,王昕,代晓华,殷延勃,王坚,强爱玲,刘炜,史延丽. 2006
[5]采用穗部形态性状和SSR标记研究粳稻穗型分类. 袁守江,尹亮,孙伟,高洁,赵庆雷,陈峰. 2013
[6]稻米品质与水稻穗部性状的相关研究. 张秀茹,姜秀英,沈枫,商文奇. 2006
[7]粳稻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间的遗传相关性. 代晓华,马洪文,王昕,王坚,强爱玲,刘炜,史延丽. 2006
[8]北方粳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相关特性研究. 孙玉友. 2012
[9]一种新型硅肥在两系杂交水稻上的增产效果研究. 陈刚,罗志祥,施伏芝,吴文革,阮新民,许有尊,从夕汉,董建军,刘春盛. 2016
[10]优质两系杂交稻两优363的产量与品质分析. 甘雨,葛必庆,严宗卜,陈锋,曹绍书,蒋志谦. 2001
[11]氮肥和栽插密度对杂交稻“两优培九”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郑克武,邹江石,吕川根. 2006
[12]“秀水123”和“上师大3号”水稻农艺性状、产量、食味品质及根系比较研究. 张建中,白洁,张建明,应红山,陆马全. 2009
[13]8个生食型牛奶玉米品种(组合)在云南和四川的适应性评价. 林江,蒲汝民,张铁怀,廖长见,胡剑锋,黄剑波,李红玉,陆卫,刘发伟,刘增杰,向雯琪,林海建. 2024
[14]2018年东华北中熟区6个玉米新品种比较试验. 郗小倩,杨志斌. 2019
[15]辽宁水稻穗型分类及其与产量和品质的关系. 徐正进,陈温福,韩勇,邵国军,张文忠,马殿荣. 2007
[16]东北三省水稻产量和品质及其与穗部性状关系的初步研究. 徐正进,邵国军,韩勇,张学军,全成哲,潘国君,陈温福. 2006
[17]辽宁省部分中熟水稻品种穗部性状与结实特性分析. 王昌华,徐正进,张燕之,李学军,郑文静,赵家铭. 2007
[18]氮肥运筹方式对抛栽杂交水稻穗部性状、抗倒性能及产量的影响. 杨安中,朱启升,张德文,段素梅,王士梅. 2011
[19]节水抗旱对黑龙江省主栽水稻品种(系)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陈书强,周通,杜晓东,赵海新,杨丽敏,薛菁芳,蔡永盛. 2020
[20]施氮量和比例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穗部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陈书强.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HPLC-UV法测定细辛不同部位中马兜铃酸Ⅰ的含量
作者:张振都;邵郅伟;郝丽珊;王莹;李君梅;张奇;宋志峰
关键词:HPLC-UV法;细辛;马兜铃酸Ⅰ
-
苏中地区白玉枇杷高产栽培技术
作者:柯裴蓓;陈燕;谷青青;郭聪;王莹;李玉娟
关键词:白玉枇杷;栽培技术;苏中地区
-
典型饲用氨基酸的太赫兹光谱检测与密度泛函理论指认分析
作者:梁爽;王莹;赵文文;张志勇;岳健民;李斌
关键词:低蛋白日粮;氨基酸;太赫兹;密度泛函
-
补充后生元对犬粪便特性、血清生化指标及粪便菌群的影响
作者:蔡旋;刘珊;王莹;方明棵;杨亚珍
关键词:后生元;粪便评分;血脂;肠道屏障;菌群;犬
-
菌剂浸种对大豆的促生增产作用及土壤理化特性与解磷菌群落组成的影响
作者:方明棵;罗心诚;王麒;王莹;武美燕;李会贞;杨亚珍
关键词:解磷菌;群落组成;大豆;土壤理化性质
-
氮密互作对优质食味水稻盐粳939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作者:钟顺成;毛艇;李鑫;赵一洲;刘研;张战;倪善君;于亚辉;王诗宇
关键词:氮肥;密度;盐粳939;产量;稻米品质;氮素利用率
-
盐碱胁迫对植物的影响及抗性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贾秀苹;王莹;卯旭辉;柳延涛;王兴珍
关键词:盐碱胁迫;植物;伤害;抗盐碱机制;技术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