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TaSAP2-6A基因标记与多种环境下的农艺性状相关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亦学

作者: 王亦学;李龙;毛新国;王景一;昌小平;景蕊莲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小麦;TaSAP2-6A;功能标记;关联分析

期刊名称: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ISSN:

年卷期: 2021 年 003 期

页码: 453-46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胁迫相关蛋白(stress associated proteins, SAPs)是一类具有A20和/或AN1结构域的锌指蛋白,广泛参与植物对逆境胁迫的响应。本研究探讨小麦(Triticum aestivum) TaSAP2-6A基因标记与多种环境下农艺性状的相关性,为发掘利用优异等位变异提供依据。本研究克隆得到小麦TaSAP2-6A基因(GenBank No. JQ768347.1),其基因组序列全长3 409 bp,包括编码区上游序列2 714 bp,3’端非翻译区167 bp,以及编码区528 bp。该基因编码175个氨基酸,包含1个A20和1个AN1结构域。利用一套以’中国春’为背景的缺-四体系将该基因定位到小麦的染色体6A上。通过32份多态性较高的小麦材料检测TaSAP2-6A基因序列多态性,在编码区未发现核苷酸变异位点,在上游序列1 527 bp位点检测到1个插入-缺失(insertion-deletion, InDel)位点(T/-)。根据该位点设计衍生酶切扩增多态性序列(derived cleaved amplified polymorphic sequence, dCAPS)标记InDel-1527,检测由323份小麦材料组成的自然群体的基因型。标记InDel-1527与农艺性状的关联分析显示,在干旱和热等10种环境条件下,该标记与小麦株高、穗粒数及单株产量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当该位点为T时,是降低株高、增加穗粒数和单株产量的优异等位变异。本研究结果为小麦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了基因资源及其功能分子标记。

分类号: S512.1

  • 相关文献

[1]小麦转录因子基因TaNAC67参与调控穗长和每穗小穗数. 张宏娟,李玉莹,苗丽丽,王景一,李超男,杨德龙,毛新国,景蕊莲. 2019

[2]小麦TaSnRK2.10的多态性及与农艺性状的关联. 王倩,毛新国,昌小平,贾继增,刘惠民,景蕊莲. 2014

[3]关联分析及其在果树育种研究中的应用. 赵惠,房玉林,张颖,樊秀彩,孙海生,姜建福,刘崇怀. 2018

[4]小麦果聚糖合成酶基因6-SFT-D多态性及其与6-SFT-A2的累加效应. 岳爱琴,李昂,毛新国,昌小平,柳玉平,李润植,景蕊莲. 2016

[5]小麦果聚糖合成酶基因6-SFT-D多态性及其与6-SFT-A2的累加效应. 岳爱琴,李昂,毛新国,昌小平,柳玉平,李润植,景蕊莲. 2015

[6]功能标记及在品种鉴定和辅助育种中的应用前景. 宋伟,王凤格,易红梅,李翔,赵久然. 2009

[7]小麦转录因子基因W16的功能标记作图和关联分析. 雷梦林,李昂,昌小平,徐兆师,马有志,刘惠民,景蕊莲. 2012

[8]小麦抗穗发芽基因挖掘及分子育种进展. 黄义文,代旭冉,刘宏伟,杨丽,买春艳,于立强,刘朝辉,李洪杰,周阳,张宏军. 2021

[9]部分新疆小麦材料多酚氧化酶活性基因分布规律研究. 芦静,刘娜,梁晓东,周安定,曹俊梅,张新忠,李建疆,曾潮武,黄天荣,高永红,吴新元. 2012

[10]利用Fhb1基因分子标记辅助回交育种法改良黄淮冬小麦赤霉病抗性. 代旭冉,黄义文,李腾,邓云,苏研,买春艳,于立强,于广军,李辉利,刘宏伟,杨丽,周阳,张宏军,李洪杰. 2021

[11]黄色素含量基因在黑龙江省小麦品种中的分布. 张春利,邵立刚,王岩,赵海滨,李长辉,宋庆杰,于海洋. 2008

[12]`黑龙江省小麦品种穗发芽及光周期的分子检测. 张春利,杨芳萍,宋庆杰,赵海滨,何中虎. 2008

[13]利用功能标记揭示新疆小麦改良品种与地方品种的遗传变异. 简大为,周阳,刘宏伟,杨丽,买春艳,于立强,韩新年,张宏军,李洪杰. 2018

[14]黑龙江省小麦品种穗发芽及光周期的分子检测. 张春利,杨芳萍,宋庆杰,赵海滨,何中虎. 2008

[15]小麦生长素结合基因TaABP1-D的克隆、功能标记开发及其与株高的关联. 乔麟轶,张磊,张文萍,赵光耀,王玺,贾继增. 2012

[16]小麦TaDREB1的功能标记作图和表达特性分析. 雷梦林,毛新国,昌小平,刘霞,景蕊莲. 2019

[17]小麦雌性育性与SSR分子标记的关联分析. 窦秉德,朱晓滨,张新玲,徐海明,侯北伟,徐海风,杨晋彬,高爱农. 2009

[18]小麦骨干亲本阿夫衍生系赤霉病抗性的关联分析. 付必胜,付黎明,吴燕,张巧凤,吴小有,蔡瑾,吴纪中,蔡士宾. 2018

[19]小麦抽穗期和开花期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张政,牛胤全,张东,胡成梅,苑乂川,王绘艳,王曙光,曹亚萍,孙黛珍. 2019

[20]小麦转录因子基因TaPHR1参与调控每穗小穗数. 张逸宁,张艳菲,汪敏,王景一,李龙,李超男,杨德龙,毛新国,景蕊莲. 202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