藜麦茎段组培快繁体系的建立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段鹏慧
作者: 段鹏慧;李小艳;焦茹;邓妍;王创云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藜麦;带腋芽茎段;组织培养;增殖;生根
期刊名称: 山西农业科学
ISSN: 1002-2481
年卷期: 2020 年 008 期
页码: 1202-1206
摘要: 以藜麦带腋芽茎段为外植体,通过外植体消毒、腋芽诱导、不定芽增殖、生根培养和驯化移栽等过程建立藜麦离体再生体系.结果表明,带腋芽茎段的最佳消毒方案为75%酒精30 s、0.1%HgCl2 9 min;腋芽诱导最佳培养基为MS+6-BA 1.5 mg/L+NAA 0.5 mg/L,该培养基条件下,萌芽率为90.0%,芽体饱满;不定芽增殖最适培养基是MS+6-BA 1.0 mg/L+NAA 0.2 mg/L,该培养基条件下,增殖系数为4.9;最优生根培养基为1/2 MS+IBA 0.5 mg/L,该培养基条件下生根率为76.7%,不定根数量多,根较粗壮;最佳移栽基质为蛭石∶草炭土体积比3∶1,该基质条件下,组培苗移栽成活率可达93.3%、生长高度为2.86 cm.
分类号: S519
- 相关文献
[1]红叶石楠‘红罗宾'组织培养体系的建立. 张琼,王勇,高年春,周影,曾燕楠,朱儆元. 2009
[2]春石斛兰组培关键技术研究. 张琼,曾燕楠,张宁宁,朱儆元,高年春. 2009
[3]月季高效增殖和生根条件的优化研究. 王艺程,杨柳燕,张永春,杨玲. 2020
[4]紫花山奈的组培快繁研究. 吴满良,李冬梅,朱根发,刘小飞. 2018
[5]添加IBA和6-BA对山桃试管苗增殖及生根的影响. 张雪冰,张帆,吴鑫泉,王鸿,王立. 2020
[6]中国樱桃泰山干樱的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研究. 魏海蓉,刘庆忠,艾呈祥,张力思,李国田. 2009
[7]香露兜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技术的研究. 王景飞,潘梅,黄赛,吕德任,戚华沙. 2016
[8]硬齿猕猴桃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技术研究. 毕海林,吴永斌,杨洪涛,杨燕林,杨正松,和文佳. 2019
[9]食用仙人掌米邦塔的组织培养. 毛堂芬,王祖泽. 2002
[10]牡丹组织培养若干影响因子研究. 殷丽青,王新其,胡永红,刘炤,李秀芬,张建军. 2012
[11]蜜蜂兰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的建立. 饶宝蓉,刘忠辉,周先治,陈泳和. 2021
[12]生长调节剂对自由人械''冷俊''组培过程中增殖及生根的效应. 徐榕,苑兆和,招雪晴,李久亮,尹燕雷. 2009
[13]加拿大紫荆‘森林火焰’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李久亮,苑兆和,招雪晴,尹燕雷,朱孟涛,吴芳菲. 2011
[14]甘肃荒漠地区野生白刺的组织培养. 张艳萍,赵玮,董治宝,罗万银. 2015
[15]海棠“美加欧3号”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吴海红,赵兴华,于洪岩,邢桂梅,李丹. 2014
[16]生长调节剂对自由人槭‘冷俊’组培过程中增殖及生根的效应. 徐榕,苑兆和,招雪晴,李久亮,尹燕雷. 2009
[17]优良除虫菊品种——“云除一号”组织培养研究. 谢庆华,李竹英,王平华,李顺林,吴文伟,张丽芳,谢世清7. 2005
[18]欧洲李‘红艳1号’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孙清荣,王金政,薛晓敏,孙洪雁. 2015
[19]极早熟李品种“红美丽”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孙清荣,王金政,薛晓敏,关秋竹,孙洪雁. 2017
[20]山嵛菜离体培养与快速繁殖研究. 杨正松,和加卫,徐中志,李燕,杨丽云,毕海林.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水稻Pik位点五个等位基因特异分子标记的开发及应用
作者:杨好;黄衍焱;易春霖;谭楮湉;任文芮;黄富;石军;李小艳;王文明
关键词:水稻;稻瘟病;Pik基因位点;等位基因;分子标记
-
板栗果实酚类物质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作者:李小艳;段鹏慧;张兴亮;兰彦平
关键词:板栗;酚类;抗氧化力;主成分
-
果园套种甘薯效益分析及栽培技术
作者:王自力;秦家范;李小艳;韩聚东;刘忠玲;杨育峰;潘晓东;彭绍峰;陈璐
关键词:果园;套种;甘薯;效益;栽培技术
-
干旱对不同品种小麦幼苗的生理生化胁迫以及外源5-氨基乙酰丙酸的缓解作用
作者:陈新宜;宋宇航;张孟寒;李小艳;李华;汪月霞;齐学礼
关键词:小麦;干旱;品种;基因表达;5-氨基乙酰丙酸
-
不同防治方法对设施黄瓜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
作者:李小艳;倪畅;刘旭
关键词:设施黄瓜;根结线虫病;大棚试验;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综合防治
-
藜麦DAPB基因丰度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作者:杨利艳;杨雅舒;杨小兰;朱满喜;王创云;邓妍;赵丽;郭虹霞;张丽光
关键词:DAPB;藜麦(Chenopodium quinoa);基因丰度;生物信息学
-
铜污染条件下生物炭对蚯蚓的生态毒理效应
作者:李莹;李小艳;周垂帆
关键词:铜污染;生物炭;人工土壤;抗氧化酶;可溶性有机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