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胚乳突变基因与互作对籽粒成份的影响.IV.籽粒各成份之间的关系及其对品质改良的意义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学渊

作者: 李学渊;刘纪麟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胚乳突变体;基因互作;籽粒成份

期刊名称: 作物学报

ISSN: 0496-3490

年卷期: 1994 年 20 卷 4 期

页码: 439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玉米胚乳突变基因及其互作可以不同程度地增加籽粒蛋白质、赖氨酸、可溶性糖、蔗糖、还原糖、清蛋白、球蛋白及谷蛋白含量, 降低淀粉和醇溶蛋白含量, 但突变体百粒重多明显降低。在籽粒各成分的关系中, 百粒重、淀粉和醇溶蛋白含量三性状呈正相关关系, 三性状和其它性状间呈负相关关系, 其它性状间均呈正相关关系。分析表明淀粉和醇溶蛋白含量是影响籽粒品质的主要因素, 胚乳突变基因主要通过降低淀粉和醇溶蛋白含量来增加其它成分的含量, 进而提高籽粒的营养品质, 但淀粉和醇溶蛋白含量的降低会导致粒重下降。表3参9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玉米胚乳突变基因与互作对籽粒成份的影响——Ⅳ.籽粒各成份之间的关系及其对品质改良的意义. 李学渊,刘纪麟. 1994

[2]玉米胚乳突变基因与互作对籽粒成份的影响——Ⅱ.O_2基因与su_1、sh_2、bt_2、wx基因的互作效应. 李学渊,刘纪麟. 1993

[3]玉米胚乳突变基因与互作对籽粒成份的影响 Ⅲ.su_1基因与sh_2、bt_2基因的互作效应及其利用价值. 李学渊,刘纪麟. 1993

[4]玉米胚乳突变基因与互作对籽粒成分的影响——Ⅰ.对粒重、蛋白质含量及蛋白质组分的影响. 李学渊,刘纪麟. 1993

[5]1个新的玉米半透明皱缩胚乳突变体的遗传分析及基因定位. 崔喜艳,胡广宇,孙小杰,佟珊珊,陈众峰,刘相国. 2014

[6]玉米品质基因聚合对子粒氨基酸组分及醇溶蛋白的影响. 韩小花,岳润清,郭书磊,燕树锋,卢彩霞,范艳萍,陈娜娜,刘璐,傅晓雷,池海锋,铁双贵. 2018

[7]o2与淀粉合成突变基因互作对子粒赖氨酸含量的影响. 韩小花,铁双贵,卢彩霞,岳润清,齐建双,燕树锋,郭书磊,池海锋,付晓雷,陈娜娜,刘璐. 2016

[8]对一个玉米双重标记新突变基因(os)的染色体定位和初步遗传研究. 宋同明,陆效武. 1993

[9]双列杂交F_1代加倍单倍体的遗传模型. 张全德,陈世明. 1995

[10]不同处理条件下小麦胚芽鞘长的遗传分析. 钱雪娅,景蕊莲,王辉,昌小平. 2008

[11]小麦有效分蘖数的遗传分析. 张倩辉,张晓科,刘伟华,李立会,张锦鹏,武军,高爱农,李秀全,杨欣明. 2008

[12]甘蓝型油菜DH群体抗裂角性的遗传分析. 王会,桑世飞,梅德圣,李云昌,刘佳,付丽,王军,陈玉峰,胡琼. 2014

[13]基于Gateway技术的低成本植物双分子荧光互补分析系统. 周洁,王栩鸣,陈斌,陈娟,杨勇,余初浪,严成其,陈剑平. 2013

[14]油菜(B.JUNCEA L.)温敏核不育的温度敏感基因分析. 李石开,和江明,刘旭云,张锡顺,李卫芬. 2006

[15]水稻可溶性淀粉合成酶基因SSⅡa和SSⅢa的功能、等位变异及其互作研究进展. 姚姝,张亚东,路凯,王才林. 2022

[16]花生根部性状的遗传分析. 任小平,姜慧芳,王圣玉,廖伯寿. 2007

[17]油菜对菌核病抗性反应分子网络解析. 刘胜毅. 2010

[18]花生重组近交系(RIL)根部性状的遗传分析. 任小平,姜慧芳,王圣玉,廖伯寿. 2006

[19]利用QTL定位分析水稻的稻瘟病抗性基因. 徐吉臣,王久林,凌忠专,朱立煌. 2004

[20]辣椒CaNAC36的耐盐性分析. 龚成胜,郑雨晴,潘宝贵,郭广君,刁卫平. 202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