贮藏过程中京甜紫花糯2号玉米软罐头的主要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变化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宋江峰

作者: 宋江峰;李大婧;刘春泉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甜糯玉米;风味物质;变化;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法

期刊名称: 核农学报

ISSN: 1000-8551

年卷期: 2011 年 25 卷 05 期

页码: 154-16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测定京甜紫花糯2号玉米软罐头贮存10个月的挥发性物质,并对主要挥发性物质的变化进行探讨;同时对京甜紫花糯2号玉米软罐头蒸煮香气和不良气味进行感官评定,使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法(PLSR)研究感官测定结果与仪器测定结果的相关性。结果显示,京甜紫花糯2号玉米软罐头鲜样中共检测到39种挥发性物质,主要成分为含硫类、醇类、醛类和酸类。贮存2、4、6、8、10个月过程中含硫类物质相对含量逐渐减少,分别占挥发性物质总量的65.55%、54.67%、23.15%、15.5%、2.45%和1.76%;贮存10个月后,京甜紫花糯2号玉米软罐头各挥发性组分变化较大,醛类、酸类物质在总组分中所占比例分别增加到14.17%和14.55%,而醇类物质在总组分中所占比例减少为2.78%。京甜紫花糯2号玉米软罐头中的含硫类、醇类和醛类物质与蒸煮香气、不良气味等感官检验项目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酮类和呋喃类物质与蒸煮香气相关性显著,而与不良气味无明显相关性,芳香族类和含氮类化合物与不良气味得分呈一定负相关。

分类号: TS295.9

  • 相关文献

[1]甜糯玉米软罐头主要挥发性物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 宋江峰,李大婧,刘春泉,刘玉花. 2010

[2]鲜食玉米栽培技术要点. 王菁菁,徐珊珊,赵静红. 2016

[3]沿海农区大棚冬草莓与鲜食糯玉米轮作高效栽培模式. 徐文华,杨智青,单忠德,商中水. 2013

[4]基于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甜糯玉米新组合育种潜力评价. 张振良,黄小兰,薛林,陈国清,郝德荣,陆虎华,冒宇翔,周广飞,石明亮. 2019

[5]苏北地区甜糯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刘晓飞,王卫军,崔小平,孙宝林. 2018

[6]我国鲜食甜糯玉米育种现状与展望. 郝德荣,冒宇翔,陈国清,陆虎华,石明亮,黄小兰,薛林. 2016

[7]鲜食甜糯玉米浙糯玉6号的亲本特性及制种技术. 杜龙岗,卢华兵,陈合云,郑学强,洪晓富. 2014

[8]不同施氮量对甜糯玉米秸秆生物量的影响. 张雪彪,闫建宾,王瑞钢,张沛敏,王俊花,庞旭,梁海英. 2018

[9]甜加糯玉米科糯2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杜龙岗,王美兴,黄益峰,任梦云,陈珊宇,曹栋栋. 2019

[10]优质甜糯玉米新品种先甜糯868及栽培技术. 王家堂,何章飞,于琴芝,韩娟凤,王正颖,谢光华,蓝景,邬崇. 2019

[11]玉米甜糯双隐性DH系品质及产量性状的配合力与遗传特性. 张垚,杨跃华,孔亮亮,刘俊峰,崔阳,宋俏姮. 2021

[12]三江平原地区专用玉米品种筛选. 吴丽丽,蒋佰福,牛忠林,邱磊,靳晓春,李如来,王庆胜,高雪冬. 2021

[13]山西省甜糯等特用玉米研究进展及发展前景. 孟俊文,马海林,王笑,卢保红. 2020

[14]甜糯玉米糯玉一号不同播种期试验. 王瑞莲,王艺煊,杨毅成,康洪彪,李成,张春,王兆娟. 2020

[15]甜糯玉米复播蔬菜种植模式研究. 庞旭,王俊花,张雪彪,闫建宾,王瑞钢,张沛敏,梁海英. 2020

[16]鲜食甜糯玉米产业提升关键技术 集成创新与应用. 赵福成,蔡仁祥,王桂跃,谭禾平,韩海亮,包斐,楼肖成. 2018

[17]甜糯玉米新品种抗病虫性的鉴定与评价. 王桂跃,俞琦英,谭禾平,韩海亮,苏婷. 2012

[18]甜糯玉米正反交F_1代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差异性分析. 卢华兵,石丽敏,胡贤女,吕桂华,陈坚剑,郭国锦. 2015

[19]浙江省鲜食甜、糯玉米主要病虫害及综合防治. 韩海亮,谭禾平,赵福成,包斐,王桂跃. 2016

[20]种植密度对浙糯玉5号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吕桂华,徐秀红,卢华兵,郭国锦.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