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播种方式对小麦群体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席天元

作者: 席天元;赵海祯;梁哲军;谢三刚;刘青云;薛建兵;王雷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小麦;“撒播+宽幅播”组合播种;缺苗断垄;产量构成;产量

期刊名称: 中国农学通报

ISSN: 1000-6850

年卷期: 2014 年 30 卷 18 期

页码: 185-188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为了提高玉米秸秆还田后小麦播种质量,为广大麦玉轮作区小麦生产提供技术支撑,通过采用将不同小麦播种方式进行组合的研究方法,对小麦群体发育及产量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播量相同情况下,"撒播+宽幅播"的组合播种方式可以显著降低田间缺苗断垄单元的分布,提高田间群体生物量积累。通过试验研究得出:在适宜播量条件下,"撒播+宽幅播"的组合播种播量比例以1:2为宜。‘舜麦1718’在播量为135.0 kg/hm2时,播量比例为1:2的"撒播+宽幅播"的组合播种方式,产量显著高于传统条播、宽幅播及撒播等单一播种方式。

分类号: S512.1

  • 相关文献

[1]不同施氮水平对冬小麦群体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魏素君,刘全清,张宏彦. 2014

[2]小麦高产群体茎蘖特征及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王新其,李国梁,施圣高,石建福,左军,陈小倩,曹伟召,曹黎明,赵志鹏. 2016

[3]缺苗断垄对机播夏玉米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赵霞,陈保林,司雪琴,乔勇,胡青妞,刘京宝,王振华,韩冬. 2010

[4]小麦不同品种缺苗断垄对产量的影响. 王汉芳,季书勤,郭瑞,张德奇,王绍中. 2006

[5]徐州25号小麦产量构成特点与栽培技术. 刘世来,冯国华,王来花. 2001

[6]小麦新品种云麦74丰产稳产性及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王志龙,程加省,杨金华,王志伟,乔祥梅,程耿,黄锦,于亚雄. 2019

[7]小麦新品种‘轮选22'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甘斌杰,黄晓荣,夏孝群. 2014

[8]平衡施肥对小麦生长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田胜营,孙楠,吕秀敏,崔小平,张善磊,刘晓飞. 2023

[9]小麦新品种“云选11-12”产量构成因素分析及栽培技术. 胡银星,刘丽,于亚雄,程耿,杨金华. 2004

[10]小麦新品种(系)抗倒性及产量构成因素评价. 胡卫国,曹廷杰,杨剑,张玉娥,王西成,曹颖妮,赵虹. 2021

[11]播期对优质小麦籽粒灌浆特性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阴卫军,刘霞,倪大鹏,邱登林,王振林. 2005

[12]不同施肥措施对小麦年际间产量构成的影响. 聂胜委,张水清,张巧萍,宝德俊,黄绍敏,何宁. 2015

[13]种植密度对瑞华麦520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莫艳梅,夏中华,金彦刚,杨永乐,赵其兵,宋速速,李珍富,任仰涛,韩璞. 2015

[14]平衡施肥对不同品种小麦产量构成的年际间变化的影响. 聂胜委,张巧萍,宝德俊,黄绍敏,张水清. 2015

[15]小麦新品种中育12号的丰产稳产性及产量结构分析. 曹廷杰,王西成,赵虹,胡卫国. 2010

[16]播期和密度对陇春33号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的影响. 汤莹,杨文雄. 2019

[17]麦稻互套耕作下配施有机氮无机氮穗肥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 刘建,魏亚凤,李波,汪波,杨美英,薛亚光. 2016

[18]花后人为模拟倒伏对超级稻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赵新勇,邵在胜,吴艳珍,赵轶鹏,王余龙,王云霞,杨连新. 2018

[19]麦秸全量还田下氮肥运筹对水稻产量及其产量构成的影响. 刘建,魏亚凤,杨美英,李波,汪波. 2016

[20]2007—2014年江苏沿海地区大麦品种(系)产量与产量构成分析. 张英虎,陈和,陈健,陶红,乔海龙,臧慧,栾海业,沈会权.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