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型与其他小麦雄性不育系细胞质类型的分子鉴定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任文斌

作者: 任文斌;王倩;吴翠翠;谢三刚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小麦;F型雄性不育系;叶绿体;线粒体;SSR

期刊名称: 农学学报

ISSN: 2095-4050

年卷期: 2022 年 012 期

页码: 1-5

摘要: 为了鉴定F型与其他小麦雄性不育系细胞质类型之间差异。以F型不育系(FA1-1,FA1-2,FA2-1)、F型保持系、T、K、V型同核异质不育系(A)及其保持系(B)‘冀5418’等为试验材料,用23对叶绿体和21对线粒体SSR分子标记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FA与T、K、V、B型不育系的细胞质分属不同类别。FA与中国春(CS)的细胞质遗传相似系数为1.00,FA与FB细胞质遗传相似系数为1.00,表明其可能为普通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经典质核互作雄性不育原理有差异,F型雄性不育系的育性可能由核基因控制。

分类号: S512.1

  • 相关文献

[1]芸薹属栽培种细胞质的分子标记鉴别. 梁龙兵,林香,喻时周,皮明雪,张敏琴,王仙萍,向阳,赵继献. 2019

[2]萝卜叶绿体及线粒体基因组测序与组装. 段乃彬,王俊峰,白静,谢坤,王效睦. 2015

[3]盐胁迫下海马齿叶肉细胞超微结构观察. 段瑞军,胡新文,符少萍,郭建春. 2010

[4]PPR基因家族的研究进展. 徐相波,邱登林,孙永堂,王守经,孙桂芝,李新华. 2006

[5]枇杷试管苗限制生长保存过程中叶肉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的研究. 周红玲,郑加协,赖钟雄,陈石. 2011

[6]植物生长调节剂“784—1”对大豆叶肉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姚浩然,朱光新,李学湛,郭福寰. 1991

[7]高温逆境下葡萄叶肉细胞叶绿体与线粒体位置相关性分析. 康喜亮,王果平,胡伟,郁松林. 2006

[8]盐胁迫下杂交酸模超微结构的研究. 孔令安,郭洪海,董晓霞. 2000

[9]高温干旱胁迫下三个多年生黑麦草品种叶绿体和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变化. 万里强,石永红,李向林,何峰,贾亚雄. 2009

[10]水分胁迫对6种禾草叶绿体、线粒体超微结构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郑敏娜,李向林,万里强,何峰,席翠玲. 2009

[11]高等植物RNA编辑的研究进展. 刘欣芳,马骏,王金艳,王树坤,姜敏. 2012

[12]F型小麦雄性不育系育性的遗传分析. 秦梦颖,苑少华,冯树英,段文静,白建芳,王娜,赵昌平,章文杰,张风廷,张立平. 2018

[13]F型小麦雄性不育系和SQ-1诱导的不育植株花粉形态电镜扫描观察. 任文斌,王倩,吴翠翠,谢三刚. 2021

[14]F型小麦雄性不育系恢复性研究. 苑少华,段文静,白建芳,秦梦颖,王娜,马锦绣,赵昌平,章文杰,张风廷,张立平. 2018

[15]F型小麦不育系育性与杂种优势研究. 温辉芹,马惠英,裴自友,任永康,程天灵,李雪,卜斌,牛瑜琦,唐朝晖. 2017

[16]干旱逆境下小麦幼苗细胞叶绿体与钙离子的关系. 王凤茹,张红,商振清,李广敏. 2001

[17]小麦-簇毛麦新种质山农05078的鉴定(简报). 刘海燕,何方,王金平,西廷业,王洪刚,李兴锋. 2008

[18]小麦粘类CMS育性恢复基因的SSR分子标记与定位. 郭艳萍,张改生,程海刚,朱展望,张龙雨,牛娜,马守才,李红霞. 2009

[19]抗白粉病八倍体小偃麦和双体异附加系的鉴定. 林小虎,王黎明,李兴锋,陆文辉,赵逢涛,李文才,高居荣,王洪刚. 2005

[20]小麦taf1位点的连锁不平衡分析. 朱晓滨,窦秉德,侯北伟,徐海风,杨晋彬,刘福霞,顾正中.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