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白藜芦醇溶解性、油水分配系数和胶束制备及其透皮性能的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靳佳慧

作者: 靳佳慧;马静;刘征辉;刘园园;郝谜谜;王艳;郭毅群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氧化白藜芦醇;溶解性;油水分配系数;胶束;透皮吸收

期刊名称: 时珍国医国药

ISSN: 1008-0805

年卷期: 2019 年 07 期

页码: 1615-161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对氧化白藜芦醇溶解性和油水分配系数进行测定,同时制备其纳米胶束,并对纳米胶束的透皮性能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摇瓶法与HPLC相结合的实验方法,测定氧化白藜芦醇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和油水分配系数;通过考察表面活性剂和透明质酸的添加含量,并以纳米胶束的外观形态、粒径、电位、pH和耐热耐寒性能为指标对其进行质量考察,得出制备纳米胶束的最佳工艺;用Franz扩散池进行透皮吸收实验。结果氧化白藜芦醇在甲醇中极易溶解,溶解度为(1835.89±0.29)g/L,在水和磷酸缓冲盐溶液中极微溶解,在水中溶解度为(0.48±0.03)g/L;其油水分配系数为47.18(lgP=1.67);氧化白藜芦醇纳米胶束制备的最佳工艺是:氧化白藜芦醇、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和透明质酸添加量分别为0.1%、3%和0.2%,制得的纳米胶束符合质量标准,氧化白藜芦醇在胶束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提高了9.60倍;氧化白藜芦醇纳米胶束和其水溶液透皮吸收12 h后的累积透过量分别为(56.34±2.50)μg/cm~2和(30.75±2.31)μg/cm~2。结论氧化白藜芦醇为中等极性化合物,水溶性差;氧化白藜芦醇纳米胶束能够明显提高其在水中的溶解度并且透皮吸收性能良好,可作为氧化白藜芦醇水剂的候选剂型。

分类号: R283.6

  • 相关文献

[1]氧化白藜芦醇对鲜切马铃薯褐变的抑制作用. 孟祥春,黄泽鹏,黎家妍,邹永. 2018

[2]荷载β-胡萝卜素OSA马铃薯糊精的稳定性研究. 陈超,雷丹丹,王梅,董楠. 2024

[3]艾纳香油对硫酸沙丁胺醇体外透皮吸收的影响. 付万进,王丹,庞玉新,王晖,黄钊,聂昊,于福来,张影波. 2013

[4]诺氟沙星软膏的透皮吸收试验. 李新圃,郁杰,罗金印,李宏胜,徐继英. 2000

[5]松萝酸体外透皮试验研究. 李新圃,郁杰,罗金印,李宏胜,徐继英. 2000

[6]土荆芥精油对小菜蛾幼虫表皮的渗透促进作用. 赵建伟,陈艺欣,林硕,陈勇,田厚军. 2021

[7]新型外用透皮杀虫剂的研究. 刘晓松,宋爱军,卢炳魁,陈有为. 2000

[8]人参美容护发功效研究现状. 张瑞,闫梅霞,许世泉,王英平. 2014

[9]土壤中砷的吸附和砷对水稻的毒害效应与pH值的关系. 陈同斌,刘更另. 1993

[10]紫薯花青素固体饮料生产工艺研究. 徐飞,钮福祥,孙建,朱红,岳瑞雪,张毅,张文婷. 2017

[11]桑树花叶型萎缩病病株叶片组织中类似类病毒小分子RNA的检测与分析. 卢全有,夏志松. 2010

[12]不同干燥方式对桑椹果粉物理特性的影响. 王储炎,阎晓明,任子旭,刘艳伟,贾俊强. 2013

[13]新型物理改性技术改善植物蛋白加工特性研究进展. 李闪闪,刘哲,职兰懿,田艳杰,刘红芝,石爱民,王强. 2023

[14]麦芽糊精含量对籽瓜种子蛋白粉特性的影响. 曹承旭,马越,赵晓燕,赵春燕,张超. 2017

[15]高速射流对木薯淀粉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胡洋,夏文,李积华,刘洋洋,王飞,魏晓奕,林燕云. 2018

[16]核桃蛋白有限酶解增溶改性的工艺研究. 沈敏江,王文辉,刘丽,刘红芝,王强. 2015

[17]米糠蛋白提取工艺的优化及其特性研究. 曲晓婷,张名位,温其标,张雁,张瑞芬,魏振承,池建伟,唐小俊. 2008

[18]农药纳米混悬剂及其制备方法探析. 潘振中,崔博,崔海信,潘洪玉. 2014

[19]物理改性方法提升花生蛋白溶解性的研究. 马铁铮,王静,王强. 2017

[20]不同喷雾干燥温度对乳蛋白浓缩物加工性质的影响. 孙颜君,吕加平,刘振民.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