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种质5621对所衍生品种的遗传贡献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孙贵荒

作者: 孙贵荒;宋书宏;孙恩玉;杨伯玉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大豆;优良种质;遗传贡献

期刊名称: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ISSN: 1007-9084

年卷期: 2002 年 24 卷 01 期

页码: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自从 196 1年辽宁大豆种质 5 6 2 1育成后 ,由 5 6 2 1作为直接亲本先后衍生出 7个优良大豆品种 ,进而由这7个大豆品种衍生出 2 6个品种。在这 33个大豆品种中 ,有 15个曾获国家级或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 5 6 2 1对其衍生品种的遗传贡献主要来自细胞核 ,仅有 6个品种承带 5 6 2 1的细胞质 ,细胞质的遗传贡献较小

分类号: S565.1

  • 相关文献

[1]黑龙江省大豆骨干亲本及其后代衍生品种遗传构成解析. 王伟威,魏崃,赵贵兴,毕伟伟,于志远,盖钧镒,刘丽君. 2020

[2]国外种质对黄淮海地区大豆育成品种的遗传贡献. 王彩洁,李伟,徐冉,张礼凤,张彦威,林延慧. 2019

[3]大豆品种吉林20、30对育成品种的遗传贡献分析. 董岭超,闫晓艳,邱强,杨振宇,李曙光,张伟,闫日红. 2010

[4]1983~2010年北京大豆育成品种的亲本地理来源及其遗传贡献. 刘章雄,李卫东,孙石,常汝镇,邱丽娟. 2013

[5]辽豆3号对辽豆系列品种的遗传贡献. 张丽,武丽石. 2007

[6]国外大豆对中国大豆育成品种遗传贡献的分子证据. 关荣霞,郭娟娟,常汝镇,邱丽娟. 2006

[7]1983~2010年北京大豆育成品种的亲本地理来源及其遗传贡献. 刘章雄,李卫东,孙石,常汝镇,邱丽娟. 2013

[8]日本大豆种质十胜长叶对我国大豆育成品种的遗传贡献分析. 郭娟娟,常汝镇,章建新,张巨松,关荣霞,邱丽娟. 2007

[9]国外种质对中国大豆育成品种遗传贡献的分子证据. 关荣霞,郭娟娟,常汝镇,邱丽娟. 2007

[10]不同浓度膨大剂对"科玉无籽"葡萄果实的影响. 黄岳,梁玉文,冯学梅,李阿波,岳海英,雷龑. 2020

[11]国际水稻遗传评价网(INGER)在广西的评价和利用(英文). 毛昌祥,石瑜敏,宋智萍,韦善富,谢丽萍,韦仕邦. 2006

[12]花生优良种质的深化鉴定与综合评价. 姜慧芳,段乃雄. 1997

[13]陆地棉优良种质综合评价. 周忠丽,周忠丽,杜雄明,刘国强,程德荣,孙君灵,石玉真. 2002

[14]棉花航天诱变育种研究进展. 喻树迅,范术丽,原日红. 2005

[15]高产优质强筋广适春小麦新品种——核春121. 王立红,王煜,李剑峰,连金龙,王重,张宏芝,高新,时佳,王春生,夏建强,樊哲儒,张跃强. 2024

[16]中国花生小核心种质的SSR遗传多样性. 姜慧芳,任小平,张晓杰,黄家权,廖伯寿. 2009

[17]安徽优良辣椒种质主要性状变异度及相关分析. 袁华玲,刘才宇. 1996

[18]我国芝麻种质资源保存及遗传多样性评价. 张秀荣. 2006

[19]四川省小麦育成品种系谱分析及发展进程. . 2019

[20]小麦骨干亲本小偃6号及其衍生品种(系)的遗传解析. 亓佳佳,韩芳,马守才,张莉莉,余欣欣,陈蕴文,毕晓静,史秀秀,牛娜,张改生.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