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凤尾蕨与印度芥菜对不同形态锑的富集与转化特征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晓丽

作者: 王晓丽;韦朝阳;冯人伟;涂书新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白玉凤尾蕨;印度芥菜;三价锑;五价锑;甲基锑

期刊名称: 环境科学学报

ISSN: 0253-2468

年卷期: 2014 年 34 卷 03 期

页码: 187-19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白玉凤尾蕨和印度芥菜为实验材料,采用温室水培方法研究两种植物在人工添加不同形态(三价无机锑、五价无机锑和三甲基锑)与不同水平锑(白玉凤尾蕨为30和50 mg·L-1,印度芥菜为5和20 mg·L-1)处理条件下的生长状况.以不加锑处理作为对照,同时分析锑在两种植物不同部位的富集与形态转化.结果表明,白玉凤尾蕨与印度芥菜对3种形态的锑均可出现显著的吸收富集,白玉凤尾蕨地上部和根部锑含量最高分别达到816 mg·kg-1和6065 mg·kg-1,印度芥菜地上部和根部锑含量最高分别达到322 mg·kg-1和2663 mg·kg-1;两种植物对不同形态锑的富集能力均为三价锑(Sb(Ⅲ))>五价锑(Sb(Ⅴ))>甲基锑(TMSb),且主要富集于根部.Sb(Ⅴ)处理下,白玉凤尾蕨与印度芥菜地上部80%以上转化为Sb(Ⅲ),反映两种植物均具有很强的将Sb(Ⅴ)转化为Sb(Ⅲ)的能力;Sb(Ⅲ)处理下,白玉凤尾蕨与印度芥菜对Sb(Ⅲ)的转化较少,地上部与根部只有不到5%的Sb(Ⅲ)转化为Sb(Ⅴ);白玉凤尾蕨可直接吸收TMSb,并有31%~46%被转化为无机的Sb(Ⅲ)和Sb(Ⅴ),而印度芥菜则100%将TMSb转化为无机的Sb(Ⅲ)和Sb(Ⅴ).植物对有机锑直接吸收转运并将其转化为三价锑的能力可能是植物对锑富集的重要机制.

分类号: X53

  • 相关文献

[1]中美土壤重金属污染超富集植物文献计量分析——以印度芥菜为例. 赵庆龄,路文如. 2011

[2]不同植物与芥菜间作对芥菜土壤镉含量的影响. 邱孝煊,方守玲,陈孔长,林金美,黄东风,李昱,王利民. 202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