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地蔗田对土壤优先流与根系生物量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黄俞铭

作者: 黄俞铭;罗维钢;胡钧铭;韦翔华;黄嘉琪;陈仕林;蒙炎成;俞月凤;李婷婷;张俊辉;周慧蓉;黄忠华;韦本辉;陈渊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秸秆覆盖;土壤优先流;甘蔗根系;粉垄耕作

期刊名称: 广西植物

ISSN: 1000-3142

年卷期: 2022 年 011 期

页码: 1854-186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探明保护性耕作对蔗田土壤及甘蔗生长的影响,该研究设置2种耕作方式(常规耕作、粉垄耕作)与2种施肥水平(减量施肥20%、常规施肥),并于甘蔗苗期后在甘蔗行间近根部覆盖豆科秸秆,以第二年宿根蔗为研究对象,采用染色示踪法测定秸秆覆盖下蔗田土壤优先流特征,同时测定分析甘蔗株高、茎围、地下根系生物量、产量及品质等重要农艺性状。结果表明:(1)粉垄耕作方式下蔗田土壤优先流发生速度快且活跃,添加秸秆覆盖降低了土壤优先流发生程度,增加了土壤水分在10~25 cm土层的横向运移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土壤蓄水能力。(2)粉垄保护性耕作在秸秆覆盖下提高了甘蔗根系生物量和产量,秸秆覆盖下粉垄免耕宿根蔗根系生物量提高了8.97%~25.54%,并且减量施肥处理中秸秆覆盖宿根蔗伸长期地下根系生物量显著高于无秸秆覆盖,秸秆覆盖下甘蔗株高提高了4.2%~13.1%;在减量施肥处理中,粉垄耕作添加秸秆覆盖甘蔗产量提高了16.27%,并且添加秸秆覆盖较常规施肥中无秸秆覆盖,产量提高了5.95%。(3)粉垄保护性耕作利于提高甘蔗品质,对比无秸秆覆盖处理,粉垄耕作下秸秆覆盖后显著提高了甘蔗蔗汁视纯度,并且宿根蔗纤维分、蔗汁锤度、转光度和蔗糖分均有提升。综上认为,免耕秸秆覆盖可作为粉垄红壤坡耕地蔗田保护性生产调控方式。

分类号: S566.1%S152.7

  • 相关文献

[1]不同耕作和覆盖方式对广西地区甘蔗地土壤水热状况的影响. 陈晓冰,朱彦光,李帅,韦灵,陈廷速,甘磊. 2019

[2]大豆保护性耕作研究进展. 盖志佳,刘婧琦,刘爱群,韩德贤,赵桂范,唐晓东,刘伟婷,张敬涛. 2013

[3]北方旱作区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 位国建,荐世春,方会敏,彭强吉,牛萌萌. 2019

[4]保护性耕作技术在黑龙江省的应用. 马春梅,马秀峰,唐远征,孙占峰,刘辉,于雷,杨悦乾,龚振平. 2011

[5]免耕与秸秆覆盖对绿洲灌区冬小麦产量及土壤水分的影响. 黄涛,冯福学,车宗贤,俄胜哲. 2020

[6]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发展和效益研究. 杨捷,梅旭荣,严昌荣. 2006

[7]少耕播种保护性耕作技术与机具概述. 聂影. 2022

[8]秸秆覆盖对粉垄蔗田土壤有机碳及CO2排放的影响. 陈仕林,蒙炎成,胡钧铭,俞月凤,李婷婷,张俊辉,陈渊,韦本辉,韦翔华. 2021

[9]长期秸秆覆盖对免耕稻-麦产量、土壤氮组分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周子军,郭松,陈琨,曾祥忠,上官宇先,喻华,秦鱼生,涂仕华,何明江,李丽君. 2022

[10]保护性耕作土壤线虫成熟度及区系分析. 李慧,李继光,王秋彬,胡宁,娄翼来. 2013

[11]河西荒漠灌区籽用西瓜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 王卓. 2008

[12]保护性耕作研究进展及其应用探讨. 郭瑞,季书勤,王汉芳. 2007

[13]不同保护性耕作对亚麻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赵信林,刘洪强,邱财生,郭媛,龙松华,王玉富. 2022

[14]幼龄果园坡耕地保护性耕作的水土保持效果. 潘艳华,王攀磊,郭玉蓉,曾莉,朱红业,郭志强,番华彩,刘树芳,杜彩艳. 2016

[15]甘蔗根系内生真菌. 张金莲,汪茜,谭裕模,龙艳艳,李冬萍,陆祖军,陈廷速. 2016

[16]固氮菌接种对甘蔗根系生理特性的影响. 杨丽涛,李杨瑞. 2009

[17]甘蔗根系内生真菌染色方法探讨. 张金莲,李冬萍,汪茜,龙艳艳,谭裕模,李松,陆祖军,陈廷速. 2016

[18]耕作方式对岩溶区甘蔗地土壤优先流特征的影响. 陈晓冰,严磊,李振东,SAEED Rad,陈廷速,甘磊. 2019

[19]粉垄耕作提高土壤养分有效性并促进甘蔗维管组织发育和养分吸收. 李浩,黄金玲,李志刚,韦本辉,陈晓茹,韩世健,梁晓莹,李素丽. 2021

[20]粉垄耕作对甘蔗光合生理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李素丽,黄金玲,韦本辉,梁晓莹,陆睿杰,王令强,李志刚.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