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贮存方式对大豆种子活力及相关指标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陈文杰

作者: 陈文杰;梁江;覃夏燕;郭小红;陈淑芳;汤复跃;韦清源;韦荣昌;陈渊

作者机构: 广西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广西作物遗传改良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

关键词: 贮存;大豆;种子老化;种子活力;发芽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ISSN: 1007-4333

年卷期: 2025 年 30 卷 004 期

页码: 67-8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探究南方高温高湿气候条件下不同贮存方式对大豆种子活力及相关指标的影响,以2个春大豆品种‘桂春8号’(GC 8)和‘桂春13号’(GC 13)与1个夏大豆品种‘桂夏1号’(GX 1)为试验材料,设密封干燥(A1)、密封(A2)、自然存放(A3)共3个处理,置于敞开式仓库(日均温8.2~29.9℃,日均湿度55.3%~88.0%)贮存1年,以-18℃贮存作为对照(A0),测定种子活力、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以及种子浸泡12 h后浸泡液电导率(EC)和渗出固体物重(WDS);采用纸床法测定不同贮存处理后大豆种子的发芽相关指标,及干旱处理(DT)和浸水处理(FT)后的不同贮存处理大豆种子的发芽相关指标。结果表明:1)TTC试验中,A0、A1和A2的3个品种子叶的显色率均在90%以上,A3的‘GC 8’和‘GC 13’种子子叶显色率分别降至29.46%和26.05%,而‘GX1’种子子叶显色率降为0。2)与A0、A1和A2相比,3个品种A3的EC和WDS均为最大,3个品种A1的WDS较A0均无显著差异。除‘GC 8’A1的EC显著高于A0外,其他2个品种A1的EC较A0均无显著差异。3)3个品种A2的MDA含量均显著高于A0;3个品种A0和A1的SOD活性均显著高于A3;3个品种A0和A1的POD活性均显著高于A2和A3;3个品种各处理的种子CAT活性较A0均无显著差异。4)A3中3个品种的发芽势(GPP)、发芽率(GP)、正常苗率(NSP)、发芽指数(GI)4个指标均为0,A2的4个指标均显著低于A0和A1,A1与A0的4个发芽指标相比,除A1中的‘GC 13’的NSP和‘GC 8’的GPP和NSP显著低于A0外,其他均无显著差异。3个品种A2的发芽后第5天根长(5dRL)、下胚轴长(HL)、根鲜重(FRW)、活力指数(VI)均显著低于A0,且A2的5dRL和VI均显著低于A10除‘GC 13'A1的5dRL显著低于A0外,其他品种的A1与A0的5dRL均无显著差异。3个品种A,和A2的根伸长速率(RER)较A0无显著差异。5)3个品种A1、A2的FT和DT种子GPP、GP、NSP和GI等4个指标均显著低于A0。FT和DT的3个品种4个指标降低幅度不同,FT中A1和A2的‘GC 13’和‘GX1’的GPP、GP、NSP和GI降低幅度均高于A0,DT中A1和A2的3个品种的GP和NSP降低幅度均高于A0。综上,不同贮存处理的大豆种子在自然条件下放置1年后均发生不同程度的老化,其中密封干燥保存(A1)老化程度最轻,密封保存(A2)次之,自然存放(A3)老化程度最高,因此,密封干燥贮存方法可保持南方高温高湿气候条件下大豆生产用种的种子活力。

分类号: S565.1

  • 相关文献

[1]三种蔬菜种子贮存时间与发芽的关系. 李明,王文娟,朱荣方,孙建. 2001

[2]玉米不同收获方式对种子活力等性状的影响. 李月明,郝楠,孙丽惠,孙楠,孙九超,王成. 2020

[3]SSR标记分析种子老化及繁殖世代对大豆种质遗传完整性的影响. 王栋,卢新雄,张志娥,陈晓玲,辛霞,辛萍萍,耿立格. 2010

[4]大豆种子特征及其抗老化特性的研究. 顾和平,凌以禄,沈克琴,孙水金,范海若,荆玉英. 1992

[5]大豆种子老化MDA和4-HNE的含量变化相关性研究. 高琴梅,卢新雄,朱凌燕,辛霞,姜孝成. 2019

[6]大豆种子老化过程中活力指标的研究. 周建萍,乔燕祥,穆志新,王果萍. 2007

[7]大豆种子抗老化鉴定的方法研究. 胡国玉,张磊,黄志平,李杰坤,张丽亚,王大刚,胡晨. 2012

[8]大豆种子保存方法的研究初报. 唐善德,倪美成. 1993

[9]中黄13大豆发芽期间异黄酮类成分变化规律的研究. 王慧芳,来吉祥,王东晖,方芳,王凤忠,吴韬. 2015

[10]发芽对大豆中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李倩倩,罗旭,许腾,王艳,方芳,王凤忠. 2018

[11]不同轮作系统中作物根渗出物对大豆种子萌发的化感作用. 李春杰,赵丹,司兆胜,潘凤娟,许艳丽. 2013

[12]大豆发芽过程中过敏原蛋白和脲酶活性的变化. 王梦莉,高美须,姜小燕,彭湃. 2021

[13]大豆种子萌发初期吸水规律及发芽特性研究. 刘浩,刘念析,厉志,刘佳,王博,衣志刚,董志敏. 2021

[14]作物轮作系统土壤淋溶液对大豆、玉米和小麦种子发芽的影响. 许艳丽,赵丹,李春杰,司兆胜,张思佳,潘凤娟. 2013

[15]干旱胁迫下20份春大豆材料的种子活力及抗旱性评价. 谭春燕,陈佳琴,朱星陶,杨春杰,龚丽娜. 2018

[16]贮存大豆种子活力对某些农艺性状的影响. 李灵芝,王丽娜,耿香利,姚华. 2002

[17]大豆种子超干燥保存研究Ⅰ.50℃高温模拟老化对种子活力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黄永菊,伍晓明,沈金雄,郑普英,盛晓燕,晏元芳. 2000

[18]大豆种子活力基因型差异的研究. 程春明,王瑞珍,吴问胜. 2003

[19]贮藏时间对大豆种子活力和若干性状的影响. 李灵芝,王丽娜,刘志强,耿香利,张京慧. 2003

[20]秸秆焚烧土壤提取液对大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刘天学,赵贵兴,杨青春. 200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