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抗褐飞虱基因及抗性机制研究进展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梦龙

作者: 张梦龙;程新杰;岳红亮;施伟;孙明法;朱国永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水稻;褐飞虱;抗性基因;抗性机制;育种

期刊名称: 江苏农业科学

ISSN: 1002-1302

年卷期: 2022 年 50 卷 010 期

页码: 16-2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褐飞虱作为水稻生产中危害最严重的害虫之一,通过刺吸式口器刺入水稻叶鞘组织吸食水稻韧皮部汁液,严重影响水稻品质和产量,甚至导致绝收.目前水稻生产中主要以化学防治治理褐飞虱,但是成本昂贵,并且污染环境,易使褐飞虱产生抗药性.选育抗虫品种是最有效的方式,因此须要不断发掘和克隆抗虫基因,然后根据定位到的抗性位点通过分子辅助选择技术导入水稻品种中,从而选育出聚合多基因的广谱抗性品种.对褐飞虱的抗性基因的定位进行归纳总结和已经图位克隆的抗褐飞虱基因的功能进行简述,对褐飞虱的抗性机制以及在水稻育种上的利用现状进行综述,并对选育抗褐飞虱的水稻品种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和相关对策进行探讨.

分类号: S435.112+.3

  • 相关文献

[1]水稻对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的抗性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侯茂林. 2017

[2]节水抗旱稻恢复系的抗褐飞虱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及抗性评价. 张安宁,刘毅,王飞名,谢岳文,孔德艳,聂元元,张分云,毕俊国,余新桥,刘国兰,罗利军. 2019

[3]水稻抗褐飞虱育种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邓飞,倪深,朱旭东. 2011

[4]水稻抗褐飞虱基因研究进展. 胡亮,杜波. 2011

[5]水稻抗褐飞虱基因在物理图谱上的锚定. 顾凡,陈玲,陈越,赵昶灵,肖素勤,程在全. 2020

[6]水稻褐飞虱抗性基因的初步定位(英文). 杨朗,李容柏,李杨瑞. 2005

[7]水稻抗褐飞虱遗传和育种研究进展. 陈红萍,邓伟,付英,管珊红,郭双义,罗世友,胡兰香,王记林. 2013

[8]水稻褐飞虱抗性基因研究进展. 李容柏,杨朗,杨新庆,黄凤宽,韦素美,吕维莉. 2007

[9]水稻抗褐飞虱基因Bph3荧光分子标记的开发及应用. 卿冬进,邓国富,黄凤宽,戴高兴,黄娟,高菊,黄所生,潘英华,周维永,梁海福,高利军. 2020

[10]抗褐飞虱基因Bph14和Bph15杂交稻的分子标记辅助选育与抗性评价. 粟学俊,梁曼玲,黄凤宽,陈彩虹. 2015

[11]聚合白背飞虱和褐飞虱抗性基因创制杂交水稻恢复系. 朱永生,白建林,谢鸿光,吴方喜,罗曦,姜身飞,何炜,陈丽萍,蔡秋华,谢华安,张建福. 2019

[12]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选育携有水稻白叶枯病抗性基因Xa23的水稻株系. 范宏环,王林友,张礼霞,于新,王曦,金庆生,王建军. 2011

[13]抗稻瘟病基因Pi9的STS连锁标记开发及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中的应用. 殷得所,夏明元,李进波,万丙良,査中萍,杜雪树,戚华雄. 2011

[14]水稻抗褐飞虱遗传和育种研究进展. 肖汉祥,李燕芳,张扬,黄炳超. 2009

[15]瓜菜作物耐盐性研究进展. 薛洋,赵胜杰,何玉敏,王方方,李杰,张林龙,徐志红,王平勇. 2023

[16]水稻品种对褐飞虱的田间抗性及其生态学机制. 陈桂华,张发成,盛仙俏,郑许松,徐红星,吕仲贤. 2011

[17]两个水稻抗褐飞虱隐性基因的遗传分析与初步定位. 侯丽媛,于萍,徐群,袁筱萍,余汉勇,王一平,王彩红,万国,彭锁堂,魏兴华. 2010

[18]利用基因功能性标记检测水稻稻瘟病和褐飞虱的抗性基因. 赵小燕,叶胜海,李小华,余鹏,陈蕾,翟荣荣,金庆生,张小明. 2015

[19]向日葵除草剂抗性机制及育种研究应用进展. 吕增帅,董红业,王鹏,段维,刘胜利,柳延涛. 2024

[20]水稻抗稻瘟病基因与育种研究进展. 杨庆.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