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气候变暖对褐飞虱越冬界限的影响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胡朝兴

作者: 魏国树;侯茂林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气候变暖;褐飞虱;越冬北界;安全越冬北界

期刊名称: 植物保护

ISSN: 0529-1542

年卷期: 2013 年 39 卷 06 期

页码: 21-25+3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全球气候变暖将对农业病虫害的越冬界限产生影响,从而影响病虫害的发生动态。本文以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研究了未来高经济发展条件下能源种类平衡发展排放情景(A1B)下褐飞虱越冬界限及相应越冬区相对于baseline时段(1961-1990)的可能变化。结果表明:(1)越冬北界在2020s(2010-2039)北移约50km,安全越冬北界北移约110km;2050s(2040-2069)越冬北界北移约120km,安全越冬北界北移约250km。由于经纬度及海拔的影响,越冬界限北移存在一定区域差异。(2)越冬区明显扩大。相对于baseline时段,2020s褐飞虱间歇越冬区扩大约11.93万km2(约23.24%),安全越冬区增加约2.08万km2或0.66倍;2050s间歇越冬区扩大约25.99万km2(约50.63%),安全越冬区增加约18.82万km2或5.93倍。这些结果表明褐飞虱越冬界限对气候变暖响应明显,其中安全越冬北界较越冬北界北移幅度更大。气候变暖导致的安全越冬北界北移对未来褐飞虱的发生动态可能产生重要影响。

分类号: S435.112.3

  • 相关文献

[1]气候变化对沈阳地区亚洲玉米螟发生世代的影响. 张柱亭,类成平,孙嵬,张统书,董辉. 2014

[2]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及应对之策-基于农林角度的探讨. 纪素兰,李德新. 2011

[3]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及应对之策——基于农林角度的探讨. 纪素兰,李德新. 2011

[4]护佑动物平安须更新、完善"处方". 肖治军. 2007

[5]农田开放式夜间增温系统的设计及其在稻麦上的试验效果. 郑建初,田云录,董文军,陈金,杨飞,张卫建. 2010

[6]开放式增温下非对称性增温对冬小麦生长特征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田云录,陈金,邓艾兴,郑建初,张卫建. 2011

[7]气候变暖对黑龙江省水稻品种选育的影响. 李大林,李修平,马文东,杨庆,冯锡君,王翠,张献国. 2015

[8]未来全球气候变暖对我国花生生产的影响. 赵志强. 1999

[9]北温带干旱地区土壤剖面CO_2通量的变化特征. 高程达,孙向阳,张林,李志刚,阿拉塔. 2010

[10]非对称性增温对水稻品种南粳44米质及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董文军,田云录,张彬,陈金,张卫建. 2011

[11]气候变暖等因素对山东省种植业产出的影响. 曹广平,陈永福. 2012

[12]夜间增温对冬小麦根系生长和土壤养分有效性的影响. 张明乾,陈金,郭嘉,田云录,杨世佳,张丽,杨冰,张卫建. 2013

[13]7月草业科学大事记-国内篇. 成慧. 2009

[14]青海高原不同海拔高度区小麦生长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王力,李凤霞,徐维新,李晓东,苏文将. 2011

[15]被动式夜间增温设施设计及其增温效果. 陈金,杨飞,张彬,田云录,董文军,张卫建. 2010

[16]作物模型中单叶最大光合作用速率的温度响应修订. 杨沈斌,徐莎莎,江晓东,石春林,王应平,申双和. 2018

[17]气候变暖对麦蚜为害研究进展. 李楠,杨丽萍,朱晋云. 2018

[18]气候变暖和覆膜对新疆不同熟性棉花种植区划的影响. 胡琦,胡琦. 2019

[19]极端高温和持续中等高温对小菜蛾耐热性的影响. 刘大成,杨中侠,张薇. 2019

[20]气候变暖对保定冬小麦的影响──以容城为例. 孙小诺,王蓉蓉,刘胜尧,魏丽欣,董泽亮,吴云龙.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