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大豆F_2代农艺和光合性状的遗传模型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增禄

作者: 李增禄;陈宛妹;李星华;任凤山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夏大豆;增广NCII设计;农艺性状;光合性状;遗传模型

期刊名称: 作物学报

ISSN: 0496-3490

年卷期: 1995 年 21 卷 02 期

页码: 176-18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应用增广NCII设计,对黄淮海流域的9个夏大豆高产品种(系)F_2代农艺和光合性状进行了遗传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株高、主茎节数、株粒数、百粒重、光合强度、气孔导度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株荚数、单株粒重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分枝数具有显著的上位性效应和一定的显性度。文中并分析了增、减效等位基因在亲本中的分布,讨论了遗传模型分析在杂交育种中的应用。

分类号: S565.1

  • 相关文献

[1]不同甘薯品种(系)的比较分析. 赵琳,骆乐谈,石江,余建忠,詹生华. 2018

[2]喀斯特山地2种白及的种植方式. 杨平飞,罗鸣,唐传照,卢毅,吴明开. 2021

[3]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农艺、光合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赵丽,郭虹霞,王创云,王陆军,张丽光,王晋,李永平,韩彦青. 2015

[4]凉粉草种质资源主要光合性状和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分析及综合评价. 张秀芬,黄小娟,郭素云,黄珍玲,陈会鲜,兰秀,杨海霞,丁家东,何文. 2024

[5]山西高粱品种(系)的花后抗旱性评价. 吕鑫,平俊爱,牛皓,王玉斌,楚建强,王瑞,樊芳芳,巨岚. 2023

[6]基于光合性状和农艺性状评价不同甜菜品种的生态稳定性. 林明,王荣华,曹禹,鲁伟丹,周远航,陈友强,刘华君,潘竟海,阿不都卡地尔?库尔班,王志敏,李健强. 2023

[7]不同环境条件下花生产量相关农艺性状的遗传分析. 王晓帅,梁明磊,胡长敏,王嵩,倪皖莉,江建华. 2016

[8]蚕豆重要数量性状的遗传模型分析. 陈扣梅,田莹莹,滕长才,张红岩,樊有存,周仙莉,韩雪梅,侯万伟,李萍,武学霞,刘玉皎. 2020

[9]杂交粳稻农艺性状遗传效应及其相关性分析. 马洪文,殷延勃,武绍湖,王昕. 2009

[10]江苏省夏大豆农艺性状的因子分析. 姜永平,吴春芳,朱振华,刘水东. 2008

[11]桂西北地区夏大豆新品种比较试验. 黎敦涌,黄燕,韦贵剑. 2018

[12]桂西北地区夏大豆新品种比较试验. 黎敦涌,黄燕,韦贵剑. 2018

[13]不同类型大豆主要农艺性状与小区产量的多元回归与通径分析. 姜永平,张辉明,刘水东,朱振华. 2008

[14]播期对山西早熟夏大豆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任小俊,任海红,吕新云,马俊奎. 2019

[15]不同浓度烯效唑拌种对套作夏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陈文杰,汤复跃,韦清源,郭小红,梁江,陈渊. 2019

[16]河南省夏大豆再高产主要农艺性状量化的探讨. 李卫东,卢为国,梁慧珍,许景菊,王韧. 1999

[17]黄淮海夏大豆引种至华南地区的特征研究. 李晟涵,韦清源,汤复跃,陈文杰,周勋波,陈渊,郭小红,梁江. 2023

[18]春玉米套种夏大豆不同模式对大豆产量的影响. 陈渊,韦清源,曾维英,陈文杰,钟开珍,梁江,黄品宁,张增授. 2012

[19]山东省审定大豆品种的产量、品质及株型演变. 徐冉,张礼凤,王彩洁,李伟. 2007

[20]湖南夏大豆主要农艺性状与产质量的相关性. 谢运河,程艳波,阳小凤,李小红.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