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对潮土和褐土钾吸附动力学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龙怀玉

作者: 龙怀玉;李韵珠;张维理;蒋以超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温度;吸附动力学;K+;潮土;褐土;吸附热力学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

ISSN: 0578-1752

年卷期: 2004 年 37 卷 06 期

页码: 878-88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研究了潮土、褐土在 3 种温度下吸附K+的动力学。结果表明,当 K+浓度恒定时,在不同温度下一级动力学方程均是描述K+吸附表观动力学过程的最优模型,温度对其适宜性没有明显影响,Elovich方程的适宜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变好,幂函数方程和抛物线扩散方程的适宜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变差;一级动力学的表观平衡吸附量q 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表观吸附速率常数k 及其与q 的乘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温度对 K+浓度项的反应级数 ∞a∞和吸附位的反应级数均没有明显影响,皆为1,如果同时考虑浓度和吸附位,潮土和褐土对K+的吸附为二级反应动力学;潮土、褐土吸附 K+的自由能变在-4 444.56~-2 450.63 J·mol-1之间,而且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潮土、褐土对K+的吸附是放热过程和熵减过程,其表观吸附活化能不随温度变化而变化,但0.1 mmol·L-1 K+浓度下的表观吸附活化能是1.0 mmol·L-1 K+浓度下的2.4~2.7倍。不依赖K+浓度的吸附活化能、解吸附活化能、焓变、熵变也不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对于所试潮土、褐土,吸附活化能分别为1 730.93和3 260.81 J·mol-1,解吸附活化能分别为22 918.97和18 088.91 J·mol-1,焓变分别为-21 188.04和-14 828.10 J·mol-1,熵变分别为-60和-36 J·k-1·mol-1。

分类号: S153

  • 相关文献

[1]K~+浓度对潮土和褐土钾吸附动力学的影响. 龙怀玉,李韵珠,蒋以超. 2001

[2]K~+浓度对潮土和褐土钾吸附动力学的影响. 龙怀玉,李韵珠,蒋以超. 2001

[3]土壤中铵的固定与温度的关系及调控. 贾树龙,唐玉霞,孟春香,张贵民. 2000

[4]多巴胺磁性纳米粒子对Nisin的吸附特性. 姜飞虹,宋子涵,牛晨,张宇翔,魏建平,岳田利. 2019

[5]钠基蒙脱石对菜籽油中磷脂的吸附行为研究. 刘昌盛,杨湄,黄凤洪,周琦,郑畅. 2013

[6]碱性微晶纤维素的制备及其对菜籽油中游离脂肪酸的吸附行为研究. 刘昌盛,王未君,黄凤洪,杨博. 2016

[7]不同施磷量对山东三大土类磷有效性及磷素淋溶风险的影响. 张英鹏,于仁起,孙明,李国生,李彦. 2009

[8]3种不同类型土壤对Cr(Ⅵ)的吸附特性. 刘晓娟,程滨,赵瑞芬,滑小赞,王森,王钊,任哲斌. 2019

[9]长期施肥对土壤腐殖质组成的影响. 于淑芳,杨力,张玉兰,刘文妍. 2002

[10]长期施肥对山东三大土类钾有效性及小麦产量的影响. 李彦,于兴伟,高弼模,董晓霞,张英鹏. 2008

[11]山东主要土类中磷酸化酶及其与供磷特性的关系. 孟庆华,李根英. 2007

[12]山东主要土类的解磷细菌及其与供磷特性的相关分析. 王健,刘波,陈文,孟庆华,刘继永. 2008

[13]长期定位施肥对山东三大土类小麦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英文). 张英鹏,刘兆辉,李彦,仲子文,孙明,井永苹. 2014

[14]山东主要土类有机质及其与供磷特性的关系. 孟庆华,李根英. 2007

[15]褐土和潮土土壤微生物量氮的测定研究. 唐玉霞,王慧敏,刘巧玲,孟春香,贾树龙. 2006

[16]乙草胺在3种土壤中的吸附和解吸附特性. 张燕飞,蔡磊明,赵华,刘新洋,张陆伟. 2015

[17]杨树叶中Na~+的积累与其耐盐能力的关系. 杨迎霞,郏艳红,聂莉莉,张越,陈受宜,王景安,刘仲齐. 2009

[18]花生壳生物炭对硝态氮的吸附机制研究. 王荣荣,赖欣,李洁,常泓,张贵龙. 2016

[19]苏北沿海滩涂盐碱地上不同类型甘薯品种耐盐性比较. 董静,邢锦城,朱小梅,丁海荣,刘冲,赵宝泉,温祝桂,洪立洲. 2017

[20]6-苄氨基嘌呤(BA)和脱落酸(ABA)对大麦Na~+、K~+选择性和游离脯氨酸分配的调节. 张金林,陈托兄,王锁民. 200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