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温度对葡萄采后灰霉病菌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集贤

作者: 集贤;张平;朱志强;任朝晖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葡萄;温度;灰霉病菌;孢子萌发率;菌丝生长率

期刊名称: 北方园艺

ISSN: 1001-0009

年卷期: 2015 年 19 期

页码: 114-11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以葡萄采后灰霉病菌为试材,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悬滴法以及活体接种方法,研究了不同温度对葡萄灰霉病菌的菌丝生长率和孢子萌发率的影响,并对不同温度下不同方式接种灰霉病菌的发病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葡萄采后灰霉病菌菌丝的生长受温度条件影响较大,菌丝生长量和孢子萌发率与温度、时间呈正相关。(25±1)℃适宜菌丝的生长,孢子萌发率随时间增加而增加,4h后孢子萌发率迅速增高;(10±1)℃菌丝生长较慢,孢子萌发率缓慢增长,6h萌发率仅为9.05%;(0±1)℃菌丝生长极慢,孢子萌发率也最低,6h孢子萌发率仅为3.48%。菌丝生长率和2h以后的孢子萌发率在各温度条件下的均为差异极显著(P<0.01)。在有伤、无伤、不接种3种接种方式条件下,有伤接种方式下灰霉病菌极易(P<0.01)造成对葡萄的损害,病情发展快,并随温度升高病斑直径也随之增大;无伤和不接种较有伤接种病情发展较慢,它们的发病率遵循相同规律,无伤接种较不接种的发病率高,二者间差异极显著(P<0.01)。

分类号: S436.631.1

  • 相关文献

[1]温度对刺五加黑斑病菌的影响. 魏书琴,沈育杰. 2009

[2]刺五加黑斑病菌孢子萌发的影响因子. 魏书琴,沈育杰,赵海鹏. 2009

[3]几种杀菌剂对葡萄灰霉病的抑制效果研究. 张娜,田淑芬. 2010

[4]葡萄灰霉病菌对3种杀菌剂的多重抗药性检测. 燕继晔,王忠跃,李亚宁,金桂华. 2012

[5]12种杀菌剂对葡萄灰霉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姜彩鸽,杨小伟,张怡,王国珍,王广录,方治永. 2017

[6]不同葡萄品种对灰霉病菌胁迫的响应. 姜彩鸽,王国珍,张怡,邵鹏梅. 2017

[7]中国葡萄灰霉病菌对嘧霉胺的抗药性检测. 乔广行,黄金宝,王忠跃,李兴红. 2013

[8]葡萄延迟栽培几个调控因素的总结. 魏国增,赵海亮,王振家. 2009

[9]不同棚架结构对江西设施葡萄种植的影响. 周坚,药林桃,梁卫,李国权,林爱红. 2016

[10]无胶棉覆盖葡萄越冬对根区土壤温度的影响. 李鹏程,李铭,郭绍杰,苏学德,王晶晶. 2012

[11]葡萄设施栽培的环境调控标准和调控技术. 王海波,马宝军,王宝亮,程媛媛,刘凤之. 2009

[12]不同保温材料覆盖对戈壁地葡萄越冬温度的影响. 李鹏程,郭绍杰,李铭,苏学德,王强. 2014

[13]贮运过程中温度及振动条件对葡萄贮藏品质的影响. 张哲,张治权,郝俊杰,张平,朱志强,田津津,丁浩,毛义琼. 2018

[14]不同品种葡萄伤流研究初探. 吕中伟,吴文莹,郭红光,娄玉穗,张柯,刘程宏. 2021

[15]臭氧胁迫下不同光强与温度处理对‘赤霞珠’葡萄叶片PSⅡ光化学活性的影响. 耿庆伟,邢浩,翟衡,蒋恩顺,杜远鹏. 2019

[16]不同增温措施及休眠时间对葡萄生长发育的影响. 吴久赟,郭峰,刘翔宇,雷静,艾尼瓦尔,郝庆. 2015

[17]不同类型果袋对袋内温度及葡萄日灼病的影响. 段罗顺,蒯传化,刘崇怀. 2011

[18]葡萄避雨棚内外光照强度及温度变化动态研究. 常萍,吴文莹,吕中伟. 2016

[19]鲜食葡萄贮运保鲜技术(一). 田勇,孙希生. 1997

[20]高温期不同处理对日光温室温度变化及葡萄生长的影响. 吴久赟,郭峰,刘翔宇,艾尔肯,肖丽,陈玲.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