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叶片中多酚成分及其抗菌活性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毅

作者: 张毅;刘锦秀;钮福祥;孙健;岳瑞雪;徐飞;朱红;张文婷;马晨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甘薯叶;多酚;成分;抗菌活性

期刊名称: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ISSN: 2095-0381

年卷期: 2022 年 019 期

页码: 6299-630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目的 提取分离纯化甘薯叶片中多酚的成分,并研究其抗菌活性。方法 采用Sephadex LH-20羟丙基葡聚糖凝胶柱色谱、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甘薯叶片乙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的多酚成分,根据波谱数据和文献对其结构进行鉴定;采用平板稀释法测定不同化合物对3种病原菌最小抗菌浓度;采用肉汤二倍稀释法测量不同化合物对3种病原菌的抑制率,并计算半数抗菌浓度。结果 从甘薯叶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出3个酚酸类单体化合物、2个黄酮类单体化合物,分别为咖啡酸、3,5-二咖啡酰奎宁酸甲酯、3,4-二咖啡酰奎宁酸甲酯、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和山奈酚-3-O-β-D-葡萄糖苷。5种化合物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抗菌活性,其中咖啡酸对肺炎克雷伯菌抑制作用明显;山奈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作用明显; 3,4-二咖啡酰奎宁酸甲酯和槲皮素-3-O-β-吡喃葡萄糖苷对鲍曼不动杆菌抑制作用明显。结论 多酚成分是甘薯叶片抗菌作用的有效成分之一,具有作为天然抗菌剂应用于食品和医药领域的潜力。

分类号: TS201.2

  • 相关文献

[1]梨叶多酚提取的正交试验优化及其成分测定. 郑迎春,曹玉芬,李静,田路明,董星光,张莹,齐丹,常耀军. 2015

[2]甘薯叶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工艺研究. 朱红,钮福祥,张爱君,徐飞. 2006

[3]均匀设计优选超声波提取甘薯叶黄酮的研究. 章英,宋江峰,李大婧,刘春泉,金邦荃. 2010

[4]甘薯的食药用价值. 李春红. 2004

[5]甘薯叶可溶性蛋白提取工艺研究. 吕巧枝,木泰华,孙艳丽. 2007

[6]不同干燥方式对甘薯叶理化特性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蔡沙,施建斌,隋勇,熊添,陈学玲,范传会,梅新. 2023

[7]不同干燥方式对甘薯叶功能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赵珊,仲伶俐,秦琳,黄世群,李曦,郑幸果,雷欣宇,雷绍荣,郭灵安,冯俊彦. 2021

[8]柞蚕雄蛾浓缩液二号的成分测定及分析. 邹德庆,于波,郑淑湘,范作卿,代丰田,李智峰. 2006

[9]缬草精油成分研究进展. 魏桂民,李德文,王少铭,于二汝,罗莉斯,王军. 2016

[10]金针菇的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及加工研究进展. 蔡和晖,廖森泰,叶运寿,刘学铭. 2008

[11]高温和强光对蛹虫草子实体成分和酪氨酸酶抑制活性的影响. 邵颖,陈尚龙,郑义,陈宏伟,巫永华. 2016

[12]球孢白僵菌菌丝体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邵颖,任格,孙颖,陈安徽. 2018

[13]柞蚕雄蛾浓缩液成分及免疫调节功能的研究. 邹德庆,郑淑湘,李全宏,范作卿,于波,张维东. 2006

[14]苏北地区砧木嫁接对哈密瓜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罗兵前,孙玉东,顾研,罗德旭,赵建锋,张朝阳. 2016

[15]长叶榧叶部油挥发性成分的色谱/质谱分析研究. 吴渝,杨湄,李培武,寿建尧,胡乐华,张文,陈洪,甘冬生. 2004

[16]羊奶成分和奶中主要蛋白的研究进展. 刘欣欣,李发弟,乐祥鹏. 2016

[17]中国北方地区大豆主栽品种五种成分检测与分析. 黄明伟,于寒松,刘瑞雪,李松,姜丽冬,胡耀辉. 2015

[18]蛹虫草发酵大豆菌质主要成分及抗氧化活性. 朱蕴兰,陈宏伟,陈安徽,王陶,邵颖,张城,石桥锋,殷云杰,俞杰. 2018

[19]不同粒色玉米糊粉层含量研究与成分分析. 冯汉宇,孙艳梅,洪燕,陈刚,韩立新,何京京,任君安. 2019

[20]植物果蔬微生物酵素的功能与应用研究进展. 王令,肖珉,赵峥,褚长彬,周德平,吴淑杭.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