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花小孢子培养与胚状体诱导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安素妨

作者: 安素妨;董薇;杨红旗;余永亮;许兰杰;梁慧珍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红花;花药;小孢子;愈伤组织

期刊名称: 寒旱农业科学

ISSN: 1001-1463

年卷期: 2023 年 2 卷 004 期

页码: 377-382

摘要: 小孢子培养是创造单倍体和双单倍体的重要途径,对提高红花的育种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研究红花游离小孢子的高效培养体系,用20份红花材料研究花药及小孢子培养中影响愈伤组织生长和胚发生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小孢子发育时期、红花品种、基本培养基和激素浓度是影响红花诱导愈伤组织的关键因素.花药培养的愈伤及胚诱导率高于游离小孢子,且受基因型影响.单核靠边期管状花长度为0.45~0.50 cm时,诱导成功率达到68.32%.供试的20份红花材料中,有11份诱导出了愈伤组织,有1份分化出了胚状愈伤,诱导成功率为15.79%.分化培养最适培养基组合为1/2 MS+B5+6-BA 1.0 mg/L+NAA 1.0 mg/L;小孢子悬浮培养最适培养基激素浓度以添加6-BA 4.0 mg/L和NAA 0.5 mg/L效果最好,诱导愈伤率为22.5%.

分类号: S567.21

  • 相关文献

[1]红花花器官形态与小孢子发育时期的关系研究. 许兰杰,梁慧珍,余永亮,杨青,杨红旗,谭政委,董薇,李磊,安素妨,鲁丹丹. 2021

[2]辣椒单倍体培养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付文婷. 2011

[3]辣椒单倍体培养研究进展. 苏维,常彩涛. 2010

[4]花椰菜花药发育的细胞学研究. 陶兴林,朱惠霞,胡立敏. 2013

[5]利用基因枪轰击花药将GUS基因导入大麦小孢子. 杜志钊,高润红,陈志伟,何婷,李梁,郭桂梅,陆瑞菊,黄剑华. 2011

[6]花药和小孢子培养技术应用于大麦育种的回顾与展望. 王亦菲,陆瑞菊,黄剑华. 2014

[7]不同基因型大麦离体培养的花药及小孢子对低温和NaCl预处理的反应. 孙月芳,陆瑞菊,王亦菲,单丽丽,黄剑华. 2007

[8]预处理对水稻小孢子诱导愈伤组织产量和绿苗分化的影响. 郭桂梅,高润红,卜姝明,邹磊,杜志钊,刘成洪,徐红卫,何婷,陆瑞菊. 2014

[9]西北粳稻花药离体培养与再生的研究. 孙建昌,杨生龙,马静,朱美静,杨明江,王兴盛. 2009

[10]西洋参花药愈伤组织诱导培养条件的优化. 张成国,王英平,姚春林,李昌禹,雷秀娟. 2013

[11]草莓花药愈伤组织继代培养和不定芽发生研究. 吴伟民,余桂红,马鸿翔,陈晓强,陈秀兰. 1999

[12]硝酸银对小麦花药愈伤组织分化的影响. 张廷红,杨随庄. 2008

[13]提高水稻花药培养效率分析. 李大林. 2004

[14]三个大果型番茄花药愈伤组织诱导分析. 罗佳,杭晓宁,汝学娟,尹贤贵,谢树章,潘光辉. 2021

[15]离心对蒺藜苜蓿花药愈伤组织生长和分化的影响. 谷文英,祈新梅,蒋晓云,魏臻武,高洪文. 2011

[16]辣椒花药培养影响因素的研究. 何铁光,董文斌,赵坤,王益奎,王日升,康德贤. 2013

[17]不同因素对西瓜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朱迎春,刘君璞,邓云,李卫华,安国林,孙德玺. 2015

[18]5个酿酒葡萄品种组织培养及再生体系的建立. 张丽,王敬东,马金平,宋玉霞. 2012

[19]农杆菌介导小麦花药遗传转化影响因素的研究. 赵爱菊,刘玉平,李亚军,程孟恩,李辉,王江浩,陈希勇. 2011

[20]红菜薹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研究. 张秀武,李正丽,何丹,徐跃进,秦华伟.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