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油菜黑胫病害分布及病原菌鉴定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强生

作者: 李强生;荣松柏;胡宝成;江莹芬;侯树敏;费维新;陈凤祥;吴新杰;范志雄;雷伟侠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油菜;黑胫病;分布;多重PCR;致病性

期刊名称: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ISSN: 1007-9084

年卷期: 2013 年 35 卷 04 期

页码: 415-42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2008-2012年间,对我国16个省(市、自治区)60个市(县)的冬、春油菜产区进行油菜茎基溃疡病/黑胫病的调查,从14个省的42个市(县)发现黑胫病存在,发病田块约占调查田块的10%,最重的田块发病率达92%,整株死亡率达5%。从病症表现判断,我国冬、春性油菜茎部、基部黑胫病斑与欧洲、北美油菜黑胫病病斑相似。感染病株中,假囊壳成熟时释放子囊孢子,其形态特征符合文献中对Leptosphaeria biglobosa的描述。分离纯化菌株,在PDA培养基上产生黄色至黄棕色或红棕色色素,与对照L.biglobosa菌株相似。共分离纯化了550个病原菌株,对其中的384个纯化菌株和468份感病组织样品,分别提取病原菌DNA后,采用多重PCR鉴定病原菌种类,得到L.biglobosa特异的440bp产物。结果显示,这些病原菌均为L.biglobosa。采用子叶接种的方法,检测了11个省(市、自治区)的22个菌株的致病性,结果显示,强致病力菌株有14个,中等致病力菌株有8个,除来自内蒙古海拉尔的菌株CN-21外,所有试验的中国菌株均较来自波兰的中等致病力的L.biglobosa菌株PL-Lb致病力强。本研究表明,目前黑胫病在我国油菜产区普遍存在,且在局部地区已造成较严重的危害;尚未发现引起油菜茎基溃疡病的强侵染型致病菌L.maculans。提出了防止L.maculans入侵我国的监控措施和对策。

分类号: S435.654

  • 相关文献

[1]中国油菜对黑胫病的抗性评价及抗病基因推导研究. 宋培玲,Malgorzata Jedryczka,郝丽芬,皇甫海燕,李子钦,包玉英. 2015

[2]油菜黑胫病的病原、病害循环及其传播危害. 宋培玲,吴晶,史志丹,郝丽芬,皇甫海燕,燕孟娇,皇甫九茹,贾晓清,李子钦. 2018

[3]油菜黑胫病对油菜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荣松柏,胡宝成,陈凤祥,吴新杰,侯树敏,费维新,李强生. 2015

[4]油菜黑胫病抗性相关基因BnWRKY70的功能研究. 燕孟娇,石嵘,郝丽芬,皇甫海燕,宋培玲,贾晓清,皇甫九茹,李子钦. 2018

[5]四重PCR检测抗除草剂转基因油菜T45. 尹全,刘勇. 2016

[6]多重PCR检测抗除草剂油菜RT73. 李忆,宋君,王东,敬媛. 2017

[7]鸭源新城疫病毒强毒株对鸭的致病性. 刘梅,程旭,沈欣悦,周生,韦玉勇,刘加圣,戴亚斌. 2014

[8]插入序列ISRso21在青枯雷尔氏菌中的分布以及插入位点多态性分析. 车建美,林海云,刘波,林营志. 2014

[9]禽致病性大肠杆菌脂多糖核心型分布与毒力基因的相关性分析. 张宇曦,韩先干,左佳坤,龚建森,韩月,范国博,王少辉,田明星,丁铲,祁克宗,于圣青. 2014

[10]禽致病性大肠杆菌脂多糖核心型分布与毒力基因的相关性分析. 张宇曦,韩先干,左佳坤,龚建森,韩月,范国博,王少辉,田明星,丁铲. 2015

[11]油菜对吡虫啉的吸收运转与分布特性研究. 郑永权,董丰收,姚建仁,张宗俭. 2006

[12]土壤中水分和镉供应量对油菜器官中镉分布特征的影响. 史新杰,李卓,庄文化,刘超. 2019

[13]江西油菜根肿菌生理小种鉴定及品种抗病性鉴定. 吴彩云,高春华,周继中,刘子荣,欧阳凤仔,张洋,孙明珠,李晓楠,范琳娟,姚健,姚英娟,徐雪亮. 2024

[14]应用~(40)B研究硼素在油菜叶片中的分布特征. 刘昌智,金河成,袁光咏,陈仲西,邓洪民. 1990

[15]芜菁花叶病毒对油菜的侵染性和在体内的分布运转规律. 李丽丽,黄早花,王圣玉. 1991

[16]基于光学与雷达遥感的山地油菜分布提取研究. 王克晓,周蕊,欧毅,虞豹,黄祥,王茜. 2021

[17]油菜菌核病菌系致病性研究. 刘勇,刘红雨,曾正宜. 2001

[18]土壤环境因子对十字花科根肿病发生的影响. 陈小均,何海永,王莉爽,安星宇,吴石平,郑晓红,高祥洪. 2020

[19]木霉生防菌T150对烟草主要土传真菌病害的防治效果. 陈小均,何海永,喻会平,吴石平,何永福,杨学辉,孙希文,袁洁. 2011

[20]抗烟草黑胫病植物源活性物质的筛选. 周佳民,巢进,宋荣,曹亮,鲁耀雄,陈前锋,徐瑞.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