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不同分析方法研究磷酸根在矿物表面吸附机制的进展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严玉鹏

作者: 严玉鹏;王小明;熊娟;王慧;胡震;刘凡;谭文峰;冯雄汉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磷酸根;矿物;表面吸附;表面沉淀;机制

期刊名称: 土壤学报

ISSN: 0564-3929

年卷期: 2020 年 01 期

页码: 22-3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磷素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也是联系生态系统中生物与非生物作用的关键元素。对磷酸根在矿物表面吸附反应机制的深入认识,有助于了解其在陆地和水环境中的形态、迁移、转化和生物有效性。本文主要综述了磷酸根在常见(土壤)矿物表面吸附机制的研究进展。各种分析技术或方法,如OH–释放量分析、Zeta电位分析(电泳迁移率测试)、等温滴定量热法、原子力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X射线吸收光谱、表面络合模型、量子化学计算等,均以不同方式揭示磷酸根在不同矿物体系的吸附机制。磷酸根在矿物(尤其是铁、铝氧化物)表面的吸附通常伴随着水基和羟基的交换。一般认为磷酸根在矿物表面主要形成双齿双核、单齿单核内圈络合物,且受pH的影响较大。pH以及磷酸根在矿物表面的吸附密度影响内圈络合物的质子化状态。在低pH、高磷浓度、较高反应温度、较长吸附时间,以及弱晶质矿物吸附等条件下矿物表面吸附的磷可在矿物表面转化形成含磷的表面沉淀,造成矿物溶解转化以及磷生物有效性的进一步降低。最后展望了磷酸盐在矿物-水界面吸附有关的研究热点和方向。

分类号: X703

  • 相关文献

[1]磷酸根在矿物表面的吸附–解吸特性研究进展. 严玉鹏,王小明,胡震,王慧,殷辉,刘凡,冯雄汉. 2021

[2]Botriosphaeria dothidea分生孢子在苹果表皮和非生物表面的吸附作用(英文). 李广旭,周晏起,杨士增,高艳敏,陈捷,Jie Youl Uhm. 2006

[3]利用特殊的dNTP高效诱发碱基的定向变异及DNA序列的多样性. 王海波,赵和,吴志明,柴建芳,马民强,张春义. 2003

[4]我国北亚热带黄土母质发育的黄棕壤和黄褐土的粘粒及矿物学特性研究. 周华茂,徐盛荣,朱克贵. 1990

[5]吸水材料的水势及非金属矿物/高分子吸水保水复合材料的水势研究. 范力仁,田惠卿,李茂松,罗文君,宋吉青,栗海峰,马睿,周东方. 2007

[6]矿物-腐植酸-微生物体系对重金属吸附研究. 肖敏,陈永政,赵珊,张玉革,季颖,李士凤. 2021

[7]吸水材料的水势及非金属矿物/高分子吸水保水复合材料的水势研穷. 范力仁,田惠卿,李茂松,罗文君,宋吉青,栗海峰,马睿,周东方. 2007

[8]浅议科研院所高科技人才管理机制. 雷鸣. 2010

[9]微生态制剂在反刍动物营养与饲料中的应用. 李莉娜. 2017

[10]浅论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与机制创新简. 刘新颖. 2016

[11]创新管理机制 整合科技资源 推进河南省农业科研系统科学发展. 马万杰. 2009

[12]不同种抗氧化剂对胚胎体外发育阻滞机制的研究进展. 石瑞刚,方南洙,杨月春,王浩,吕礼良. 2006

[13]入世与农业高新技术发展机制的探讨. 陈奇榕. 2002

[14]国家南繁育制种产业发展战略路径研究. 陈冠铭,曹兵,刘扬. 2017

[15]浅论以人为本促科技创新. . 2001

[16]生态平衡施肥技术产业化模式和机制研究. 侯彦林,任军. 2003

[17]江苏农村科技服务超市实践与探索——以句容经济林果产业分店为例. 刘伟忠,刘亚柏,张建英,王志建. 2012

[18]水葫芦治理太湖流域水体氮磷污染的可行性研究. 郑建初,常志州,陈留根,朱普平,盛婧. 2008

[19]我国农业科技传播与法制保障机制的构建. 陈志兴. 2006

[20]双孢蘑菇栽培覆土机制研究进展. 王琳,季国军,赵荷娟,魏启舜,郑青松.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